第九章循环系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学习目标 1.熟悉小儿胎循环特点及生理特点。 2.熟悉先心病病因、分类及常见先心病的症状体征。 3.掌握常见先心病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心脏胚胎发育:妊娠2~8周是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 二、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 1.正常胎儿血液循环: 2.胎循环特点: 3.生后改变: 三、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特点: 胎循环特点 1.胎儿通过胎盘进行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2.左右心室都向全身供血,有肺循环但无气体交换; 3.卵圆孔、动脉导管是正常胎儿血循环途径; 4.除脐静脉是氧合血外,其他都是混合血; 5.肝脏含氧量最高,心、脑、上肢含氧量次之,下半身含氧量最少。 生后改变 1.脐带结扎: 2.呼吸建立: 3.卵原孔关闭:5~7个月解剖上关闭。 4.动脉导管关闭: 3~4个月解剖上关闭。 5.大小循环建立。 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特点 1.心脏的位置及大小: 2.心率: 3.血压:出生后24小时达65/40mmHg 2岁以后:收缩压(mmHg)=年龄×2+80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是心血管在胎儿时期发育异常所至的畸形。 具小儿心脏病的首位。室间隔缺损发生率最高25%~30%。 一、概述 (一)病因 一、概述 (二)分类 一、概述 (三)病理生理 1.左向右分流型: (1)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 (2)房间隔缺损: (3)动脉导管未闭:差异性青紫 2.右向左分流型: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室间隔缺损病理生理 上下腔静脉 肥大 肺动脉 分流 肥大 扩张 血量增多 射血量减少 肺循环 扩大 体循环量减少 充血 艾森曼格综合征 任何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持续的肺动脉高压,形成肺小血管梗阻性病变,形成肺动脉高压,导致逆向分流,产生持续青紫。 房间隔缺损病理生理 上下腔静脉 肺静脉 分流 血量增多 血量减少 扩大 血流量减少 肺动脉扩张 主动脉血流量减少 肺循环充血 体循环供血不足 动脉导管未闭病理生理 周围动脉 舒张压降低 (肥大、扩张) 分流 肺动脉 主动脉 体循环 (血流增多) (供血减少) 肺动脉扩张 肺循环充血 发展为肺动脉高压 差异性青紫 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即产生右向左分流,肺动脉内的静脉血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反流入降主动脉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