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2016高中语文鲁教版第三单元课件第6课《鸿门宴》..ppt

发布:2017-07-26约5.56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4、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一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一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15、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不仅把白璧“‘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 16、最后一句话,单独成段来介绍,有何作用? 从结构上看,是照应前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曹无伤告密→曹无伤被杀) 从内容上看,淋漓尽致体现刘邦处事果断,与项羽的优柔寡断形成鲜明对比,那么鸿门宴上的胜败也就不言而喻了。 知识点归纳(第五至七段) 词类活用: 道芷阳间(jiàn)行 间至军中 道:名词活用为动词,取道 间:从小路 文言句式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句。“何”,动词“操”的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置之坐上 置之地 省略句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七、人物形象分析 八、对比手法的应用 鸿 门 宴 司 马 迁 一、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下狱受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五十二万六千多字。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二、时代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各地云集响应,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老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刘邦此时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10月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 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 12月才攻破函谷关,听说刘邦已取咸阳,非常恼火,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鸿门宴就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三、字词注音 欲王wàng关中 飨xiǎng士卒 为wèi击破沛公军 崤xiáo山 好hào美姬jī 鲰zōu生说shuì我 孰与君少长zhǎng 奉卮zhī酒为寿 从百余骑jì 戮lù力而攻秦 范增数shuò目项王 樊哙kuài 举所佩玉玦jué 交戟jǐ之卫士 瞋chēn目视项王 目眦zì尽裂 按剑而跽jì 沛公之参shèng 赐之彘zhì肩 切而啖dàn之 如恐不胜shēng 人方为刀俎zǔ 何辞为w éi 道芷zhǐ阳 四、本文故事情节 《鸿门宴》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讲述了在刘弱项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羽军营参加暗藏杀机的宴会,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斗争,最终脱险逃回营地的故事。 “鸿门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吗? 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五、理清结构层次 本文以刘邦赴宴谢罪为核心,故事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