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doc

发布:2017-06-12约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教学要点 一、教学内容 (1)图纸的准备,坐标格网的绘制,控制点的展绘; (2)视距测量; (3)地形图的测绘; (4)数字测图的基本内容。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视距测量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地形图的测绘; (2)难点 地形图的测绘。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图纸的准备,坐标格网的绘制,数字测图的基本内容。 (2)掌握视距测量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地形图的测绘。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件讲解。 五、思考题与习题 1.视距测量的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地物、地貌特征点?测图时如何选择? 3.简述经纬仪测图法在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 4.根据表8-7碎部测量手簿,计算各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注:望远镜视线水平时,盘左位置,竖盘读数为90?,望远镜视线向上倾斜时,读数减少。) 表8-7 碎部测量手簿 测站:A 测站高程:+234.50m 仪器高:1.50m 后视点:B 测点 尺间隔 l/m 中丝读数 v/ m 竖盘读数 L 垂直角 α 除算高差 h′/ m 高差 h/ m 水平角 β 水平距离 D/ m 高程 H/ m 1 0.395 1.50 84°36′ 43°30′ 2 0.575 1.50 85°18′ 69°20′ 3 0.614 2.50 93°15′ 105°00′ 5.何谓数字测图系统?它包含哪些主要内容?有什么优点? 第一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图纸的准备 测绘地形图的图纸,以往都是采用优质绘图纸。为了减小图纸的变形,将图纸裱糊在锌板、铝板或胶合板上。目前作业单位多采用聚纸薄膜代替绘图纸。 聚纸薄膜是一面打毛的半透明图纸,其厚度约为0.07~0.1mm,伸缩率很小,且坚韧耐湿,沾污后可洗,可直接在图纸着墨,复晒蓝图。但聚纸薄膜图纸怕折、易燃,在测图、使用和保管时应注意防折防火。 对于临时性测图,应选择质地较好的绘图纸,可直接固定在图板上进行测图。 二、坐标格网的绘制 为了精确地将控制点展绘在测图纸上,首先要在图纸上精确地绘制10cm×10cm的直角坐标方格网。绘制坐标格网的方法有对角线法、坐标格网尺法及计算机绘制等。另外,目前有一种印有坐标方格网的聚纸薄膜图纸,使用更为方便。 三、控制点的展绘 根据平面控制点坐标值,将其点位在图纸上标出,称为展绘控制点。 控制点展绘后,应进行检核,用比例尺在图上量取相邻两点间的长度,和已知的距离相比较,其差值不得超过图上的0.3mm,否则应重新展绘。 第二节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是用望远镜内的视距丝装置,根据光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一般不受地形限制等优点。虽然精度较低(普通视距测量仅能达到1/200~1/300的精度),但能满足测定碎部点位置的精度要求。所以视距测量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形测图中。 一、视距测量原理 视距测量所用的仪器主要有经纬仪、水准仪和平板仪等。进行视距测量,要用到视距丝和视距尺。视距丝即望远镜内十字丝平面上的上下两根短丝,它与横丝平行且等距离,如图8-3所示。视距尺是有刻划的尺子,和水准尺基本相同。 1.视线水平时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公式 如图8-4所示,在A点安置经纬仪,在B点竖立视距尺,用望远镜照准视距尺,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视线与尺子垂直。如果视距尺上M、N点成像在十字丝分划板上的两根视距丝m、n处,那么视距尺上MN的长度,可由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求得。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或尺间隔,用l表示。 在图8-4中,为上、下视距丝的间距,为视距间隔,f为物镜焦距,δ为物镜中心到仪器中心的距离。由相似△m′Fn′和△MFN可得 即 因此,由图8-4得 令,则有 (8-1) 式中 K——视距乘常数,通常K=100; C——视距加常数。 式(8-1)是用外对光望远镜进行视距测量时计算水平距离的公式。对于内对光望远镜,其加常数C值接近零,可以忽略不计,故水平距离为 (8-2) 同时,由图8-4可知,A、B两点间的高差h为 (8-3) 式中 i——仪器高(m); v——十字丝中丝在视距尺上的读数,即中丝读数(m)。 2.视线倾斜时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公式 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必须使望远镜视线处于倾斜位置才能瞄准尺子。此时,视线便不垂直于竖立的视距尺尺面,因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