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青铜兽面纹鼎.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青铜鼎是西周晚期青铜炊器。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的。鼎身纹络清晰有力,制作精美,气韵连贯,器型挺拔,胎体厚重,其表面有一种绿色,这种绿色不是青铜器本身的颜色,这是一种锈。绿锈是因年代久远,产生的铜锈,历经几千年岁月的洗礼,才会有如此夺目的色彩。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在我国众多的博物馆中很多镇馆之宝就是鼎。
西周晚期青铜炊器,多是鼎厚唇,深圆腹,立耳,下承三圆柱足。腹部雷纹地上出六扉棱,口沿下饰一道鸟啄龙纹,两两相对;龙纹下饰大兽面纹,有眉有角,双眼圆凸。
此器纹饰尤为突出,共分三个层次,兽纹眼珠和扉棱为最突出的上层,主纹饰为第二层,地纹为底层。三层纹饰互相呼应,极富立体感,反映出工匠高超的水平和细密的心思。此器线条清晰流畅,保存完好,甚为珍贵。类似纹饰可参照上海博物馆的史鼎,惟该器颈腹的扉棱各自为两节。
兽面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盛行于商周时期。直到宋朝宣和年间著作《博古图录》才开始采用饕餮纹这个名称,具驱鬼辟邪、勇敢、公正等象征意义。杜预著《左氏传》曰:“贪财为饕,贪食为餮。”传说中饕餮是一种贪食的恶兽,也比喻贪婪、凶恶的人。《吕氏春秋·先识》曰:“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鼎原为炊器,至商周在礼制中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象征权威的重要礼器之一。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不同等级的人们使用鼎的数目和大小各不相同,何休著《公羊·桓公二年传》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这就是按照礼制所定的“列鼎”,可见当时在礼制下人们对权力、等级之分的执着,青铜礼器在当时维护王权的“工具”中扮演了何等重要的角色。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