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过春节》-品德与社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思品与生活
3、课时:2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百度搜索有关各地不同的春节习俗资料。
(2)调查、询问关于春节的各种传说。
二、教学课题:欢欢喜喜过春节
1.了解过春节的有关常识和传统风俗。
2.体会我国传统的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喜欢过春节,并在春节活动中过得快乐、文明、安全。
4.对春节中的一些现象和习俗产生探究的愿望和初步行为。
5、学习在人多拥挤环境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表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
三、教材分析:
《欢欢喜喜过春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初步了解年的常识,能够对年文化产生兴趣,并表现探究的愿望与行动,本课主要要求学生体会春节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以及在春节活动中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春节中的有趣事,新鲜事,由此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欢欢喜喜过春节》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最熟悉、喜庆的节日—春节为切入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明天的追求。这节思想品德课,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努力改变思品课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充分利用百度搜索功能,搜索出能营造热闹气氛、充满新年气氛的歌曲《喜洋洋》,还搜索了《年的传说的动画》,和关于各地关于过年的习俗等资料,为孩子们的学习创设了直观、有趣的教学情景,整节课孩子们都能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让学生的快乐情绪中得到了思想教育。
四、教学方法:
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大纲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所以在本课中通过听、说、演、做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个环节的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春节习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春节习俗,并了解家乡过节习俗对生活的影响,以此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在春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春节活动中的新鲜事、有趣事。
3、学习搜集与春节活动相关的资料。
4、懂得文明、安 全、快乐过春节的技巧。
6、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春节活动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2、懂得文明、安 全、快乐过春节的技巧。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索有关春节的习俗资料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迎新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民族合奏乐曲《喜洋洋》,渲染欢乐气氛。
【百度搜索】民族合奏乐曲《喜洋洋》
/m?word=%B4%BF%D2%F4%C0%D6%CF%B2%D1%F3%D1%F3lm=-1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
1、小朋友,听了刚才那首乐曲你们心情怎样呀?你们想到了什么?
2、在日历上找找看,2012年的春节是哪一天?
【百度搜索】2012年日历表,查找农历春节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2012年的日历表 (因这张日历表格最清晰,所以优选它)
3、师:在日历上我国过春节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快乐的节日里,欢欢喜喜过春节吧!
二、畅谈春节,了解春节习俗,交流感受。
【百度搜索】全国热热闹闹迎春节
(1)关于全国各地热闹迎春节的新闻
/politics/2011-02/04/c_121046792.htm
(2)关于各地过春节时进行的活动。
/rollnews/2012-01/27/contenthtm
(3)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人们会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朋友,你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参加了那些活动?你们都是怎么过的呢?
(4)过年的时候,我们会放鞭炮、贴对联,那这些习俗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过年?
【百度搜索】年的传说动画
/v?ct=301989888rn=20pn=0db=0s=19rsp=8word=%C4%EA%B5%C4%B4%AB%CB%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