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__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
利用过程安排在了第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以及第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来讲,而前面对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呈现科学知识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比较完整地反映科学研究全过程1.认知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掌握植物向光生长的知识。2.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3.情感目标:2.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针对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多媒体,以及对几位科学家和他们所进行的实验的介绍,使学生体验科学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体会知识的得出过程。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层层深入、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七、课前准备 1.课件:生长素发现的相关课件2上课资料:《教师教学用书》3教具准备:教学用
八、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录像人的缩手反射活动人的缩手反射这一生命活动什么方式调节的结果呢那么窗台上花的变化又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呢? 我们在录像中看到,植物向着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就叫做向光性。植物为什么会表现出向光性这种现象的?单侧光照是如何引起植物的向光生长的呢?绝大多数的人也许会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但科学家们却能注意到常人所不屑的一些细节和疑问,并能及时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往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正是对向光性的研究,引导着人们揭示植物生命活动的奥秘
1.达尔文实验【设问】“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
【叙述】关于生长素的发现,是从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开始,通过几代科学家经过50多年的研究完成的。
【演示】用Flash动画演示达尔文的实验一
【提问】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对应的结论?
结论一:尖端决定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
【演示】用Flash动画演示达尔文实验二
【提问】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对应的结论?
结论二: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提问】在达尔文的实验二中,①为什么要设置第二组实验?②两组实验的条件有什么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归纳、总结)
【探究】如何利用一种巧妙的方法能够让大家看清楚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明显生长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选用最佳实验方案)
【设问】尖端是如何影响尖端下部生长的?
【叙述】达尔文根据实验推测: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了内在的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面的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旁栏思考题
【提示1.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达尔文所说的尖端产生的那种刺激究竟是什么?1910年詹森在达尔文的基础上又作了如下的实验詹森实验的动画通过詹森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尖端产生的那种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向下传递尖端产生的刺激传递到下部以后,为什么能使长区两侧生长的不均匀呢?根据我们上体育课列队转弯跑步的经验可以推测:胚芽鞘向光弯曲是长区两侧生长速度不同造成的。可能是这种刺激对长区两侧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刺激产生的影响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讨论拜尔实验拜尔的实验综合拜尔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可能该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且这种物质到达下部后分布不均匀以上的实验只是初步证明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胚芽鞘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经验的实验。并且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旁栏思考题提示2.因为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3.没有。他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这个推断的。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像力。1942年,科学家分离生长素并且知道了它是一种叫吲哚乙酸的物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植物体内还有苯乙酸、吲哚丁酸等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正如生长素的发现一样,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才一步又一步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