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组织学_消化器官.ppt

发布:2017-04-28约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篇 基本组织学 第一章 上皮组织 第二章 结缔组织 第三章 肌肉组织 第四章 神经组织 ; 第五章  消化器官; 哺乳动物的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口腔中有舌和牙齿,胃分为贲门、幽门和胃底、胃体4部分。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又分为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包括肛门在内的指肠。 鱼类的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肠、肛门。有些鱼类没有胃,有一个幽门盲囊。 无脊椎动物的消化管分为口腔、食道、胃、肠、肛门。 ; 一、消化管的基本模式构造 消化管除口腔和肛门外,从食道到大肠管壁的基本结构非常相似,分为4层,从腔面向外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1、黏膜层 2、黏膜下层 3、肌层 4、外膜 ;1 ? 黏膜层;2 黏膜下层 ;3 肌 层;4 外 膜 ;二、消化管各段组织结构(比较高等动物和鱼类) ;1、? 食道 连接咽和胃的 通道,有7-8个皱襞。 黏膜: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膜中无 腺体,黏膜肌只有纵行的平滑肌。 黏膜下层:食管腺 肌层:骨骼肌或平滑肌 外膜:浆膜 ; 食道组织结构;鱼类的区别点: ①上皮中夹有大量的杯状黏液细胞; ②上皮中含有味蕾; ③无黏膜肌; ④黏膜下层中有游走细胞(小淋巴细胞)。 ;2、?胃 ; 胃幽门部粘膜; 组织结构 ?黏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每2-6天脱落更新一次,上皮形成许多凹陷,称为胃小凹,固有膜中有胃腺。 黏膜肌:平滑肌。 黏膜下层:淋巴小结,无腺体。 肌层:平滑肌,内斜、中环、外纵三层。 外膜:浆膜。 ; 胃组织结构; 盐酸细胞: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质强嗜酸性,分泌盐酸。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还具有杀菌作用。 胃酶细胞:细胞柱状,核偏于基部,细胞质强嗜碱性,分泌胃蛋白酶原。 颈黏液细胞:细胞呈柱状,核扁圆,在基部,胞质中充满颗粒。 未分化细胞:胞体较小,柱状,在胃小凹基部,该细胞不断分裂,向表面迁移形成胃黏膜的柱状细胞,向下分泌成胃腺的各类细胞。 ;鱼类的区别点: ①鱼类也有胃底腺,但只有胃酶细胞,无盐酸细胞。 ②有的鱼类在固有膜和黏膜肌之间的胶原纤维束非常紧密地排成一个环,称谓结实层。 ②肌层仅有内环外纵两层,内层厚,外层薄。 ;3 小 肠; 组织结构 黏膜:小肠段有皱襞和细丝状的绒毛,上皮有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两种。柱状上皮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小肠上皮每3-5天更新一次,固有膜中有小肠腺,黏膜肌为平滑肌。 黏膜下层:有十二指肠腺、黏膜下神经丛、淋巴小结。 肌层:平滑肌,有肌间神经丛。 外膜:浆膜  ;  十二指肠;  空肠纵切面;  肠肌丛神经节细胞; 鱼类的区别点: ①鱼类的肠没有明显的分界   ②草食性鱼类肠较长,分为前、中、后肠,以皱襞的高度和数量、杯状细胞的数量来划分。   ③肉食性鱼类肠较短,小肠和直肠段有明显分界。 ④有的鱼类在胃附近还有幽门盲囊,其结构同小肠段。   ⑤多数鱼类无黏膜肌,固有膜和黏膜下层无明显分界。 ⑥上皮基部有大量的游走细胞。 ⑦无肠腺。 ;4 大 肠 ; 组织结构 黏膜:无绒毛。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夹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固有膜中有大肠腺和淋巴小结。黏膜肌为平滑肌,。 黏膜下层:没有腺体,淋巴小结较多。 肌层:平滑肌(肛门除外)。 外膜:浆膜 ;  大肠;三、无脊椎动物消化管的特点 ①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棘皮动物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②管壁只有极薄的肌细胞,韧性较差。 ③有帮助消化的齿舌、胃磨等。 ;第二节 消化腺 ;一、哺乳动物消化腺的组织结构 ;;(一)肝; 1、肝小叶(hepatic lobule) ?;;(1)、???? 肝细胞 肝细胞体积较大,直径20?m ~30?m,呈多面体形。部分肝细胞中具有2~3个核。血窦面和胆小管面由发达的微绒毛,能增大细胞的表面积。 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并含有糖元、脂滴、色素等内含物。 ;;;(2)????? 胆小管(bile capillary) 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的间隙形成的微细管道。; (3)????? 肝静脉窦 位于肝板之间,腔大而不规则,血窦壁由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贮脂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