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产业内贸易与新贸易理论.ppt

发布:2018-05-06约1.39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产业内贸易与新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类型;产业内贸易;分类: 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或相同产品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也就是说产品有很高的需求交叉弹性,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 ① 两国边境大宗产品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 ② 季节性贸易。某些果蔬的季节性进出口也属于此类。 ③ 大量的转口贸易。 ④ 相互倾销。 ⑤ 政府的外贸政策。出口退税、进口优惠 ⑥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2)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① 水平差异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是指由同类产品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差异。烟草、服装及化妆品等行业普遍存在着这类差异。 ② 技术差异产业内贸易。技术先进的国家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技术相对的国家则主要生产那些技术已经成熟的产品。 ③垂直差异产业内贸易。垂直差异就是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异。;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产业内贸易的正规模型;“里昂惕夫之谜”;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新贸易理论;一、规模经济贸易理论;二、产品差异贸易理论;三、重叠性需求贸易理论;四、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五、运输成本贸易理论;六、克鲁格曼新张伯伦模型; 假定条件: 1.一国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并且供给是固定的; 2.在一国生产某种产品上存在许多厂商,每个厂商都生产X商品中的某一品种,能够生产的X 商品不同种类的数目没有限制,并且厂商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该产业; 3.每个厂商在生产产品时,生产函数都是一样的,都表现为生产xi数量的商品需要li数量的劳动,即: li=a+bxi a,b〉0 由于假定系数a大于零,则在生产中存在着规模经济; 4.假定每个消费者的效用函数都相同,而且每增加一单位任何品种的消费,总效用都是相同的。 ;七、兰卡斯特模型; 假定平均成本AC为U形,即一开始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降低. 开展贸易前,该厂商面临的只是国内需求曲线D0,企业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有垄断利润,但长期均衡条件下,会使产品的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0. 开展国际贸易后,假定该厂商会被迫改变产品的特性,生产另一个品种,由于生产成本不变,平均成本??AC的形状不变. 由于该品种的产品面临一个扩大的市场,需求曲线变为国内需求加国外需求的D1,厂商生产的产量就可以从Q0增加到Q1,价格和平均成本降至P1。 ;假定这一个品种的商品具有A和 B两种特性。   假定一个国家只生产V1一种组合,消费者偏好是从S到T的各种组合,每个消费者所得到的消费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他的偏好与V1的接近程度。   SCTP为所有消费者剩余。   偏好在V1处的消费者得到的利益最大,而偏好在S和T的消费者剩余为零。   SPT表示生产者剩余,偏好接近S和T的消费者可能只购买很少的V1 来满足需要,所带来的生产者剩余也小,而偏好为V1 的消费者的需求最大,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最高,生产者剩余也最大。 ;;小结;新新贸易理论;李春顶. 新-新贸易理论文献综述[J]. 世界经济文汇, 2010, 1: 010.;战略性贸易政策;布朗德——斯潘塞“以补贴促进出口”模型 ;克鲁格曼-鲍尔温博弈模型;战略性关税政策及其运用 ;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模型 ;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