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乡镇审计模式创新问题研究开题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开题报告
浙江地区乡镇审计模式创新问题研究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乡镇行政区划大规模并调整,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乡镇生产规模扩大,而乡镇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监督力量,不仅能够直接保障农村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而且可以更长远推进民主政治的建设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乡镇审计立,普遍适用的乡镇审计模式,是促进农村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乡镇审计性质比较模糊,法律地位不明确,也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可循,对此目前还没有统一认识,学术界也仍有争论,在实践中各地方的做法也不很相同,形式各异。
浙江省近几年采取了相关措施加强乡镇审计监督,其乡镇审计工作形成了具有浙江省特色的乡镇审计模式,而作为浙江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宁波、绍兴是典型代表,对其乡镇审计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预期目标:
本论文在对现有乡镇审计模式发展及其局限性的认识基础上,选择宁波、绍兴地区乡镇审计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创新型乡镇审计模式的建议,以期推动其他地区乡镇审计的更好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乡镇审计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而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此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
乡镇审计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而产生的,因而最初是以内部审计为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有“内部审计之父”之称的索耶认为,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Bailey(200)从以上关于内部审计定义的不同表述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目的在于通过过程的控制及治理,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02)提出了“乡镇审计”的概念,他认为按照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家共设五级人民政府,其中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已经设立了审计机关,但乡镇政府除外。按照现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财政体制和国有资产“分级行政管理”的方式,财政收支隶属于哪一级政府财政,则由哪一级审计机关管辖,所以应当设立乡镇审计,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地方政府审计。乡镇审计的对象包括乡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乡镇所属行政村以及乡镇和村所属的企事业单位。赵海云,朱凤华(2008)认为就其性质分析,因为它既不单纯是国家审计,又不单纯是社会审计或内部审计,而且把它设立在国家机关它则是国家审计,设立在部门或单位它则是内部审计,面向社会它就是社会审计,因而它是完全不同于以上三种类型的一种新型的审计即第四种类型审计。李视友(2009)认为从乡镇经管站(或其内设部门)的模式和乡镇政府内设审计机构的审计模式这两种主要模式看,乡镇审计模式属于内部审计;就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当会计师事务所进入农村审计市场后,乡镇审计模式属于社会审计。
虽然学者对于乡镇审计的性质各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在对乡镇审计模式局限性研究时提出的观点基本上是相同的。如郑锦源(2005)认为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审计主体职能划分与实务的偏差、农村审计未能有效监督村民小组财务、农村审计队伍力量不足、审计主体法律地位模糊,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影响了农村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周浩祥(2006)其从乡镇审计的研究现状出发,认为乡镇审计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乡镇审计制度不够完善;乡镇审计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乡镇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等严重制约乡镇审计的发展。赵海云,朱凤华(2008)认为农村审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审计的独立性不强;农村审计的力度不强;农村审计机构不规范, 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农村审计环境较差,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措施。欧世意(2010)以现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审计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出发,然后从浙江省象山县的实际工作成绩来说明要深化乡镇内部审计,全面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和胜任能力。
针对乡镇审计的特殊性,不少学者在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开始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
陈永康(2002)认为,乡镇是我国政权体系的最基层单位,拥有一级财政,是国家集体经济的集合体。因此,乡镇内审可以参考国家审计体制,行政上归乡镇政府领导,由一把手分管,业务上归县级审计机关指导,依法独立审计。孟祥霞,李成艾(2006)从当前乡镇审计模式的利弊分析,认为乡镇审计模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种: 内部审计模式、派驻审计模式和乡镇政府审计模式,它们对农村经济建设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各自存在不足之处。王宝庆(2008)提出应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村务监督委会委托审计中心进行的农村审计模式,强调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审计中心的监管。宋雪莲(2009)其认为在继续发挥农业经管部门熟悉农村情况、具有多年农村审计经验的前提下,逐步变直接审计为对外协调服务,即作为农民的代言人,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财务工作的日常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