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处方点评制度促进抗菌药物合理运用效果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开展处方点评制度促进抗菌药物合理运用效果分析
童德银(上海市东方医院集团宿迁市东方医院药剂科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目的 探讨处方点评制度对提高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7月~12月和2011年7月~12月二个时间段我院门急诊处方和住院病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400张,每月随机抽取住院病历40份,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要求,填写处方评价表,对不合理处方逐一点评,并作统计分析。 结果 2011年7-12月我院住院病例抗菌药物平均用药品种数低于2010年同期;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符合率明显提高,一级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较2010年下半年明显减少,至2011年第四季度已为3.5天。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11年较2010年明显下降,至2011年第四季度已达7.8%。结论 建立处方点评制度,通过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多重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水平。
【关键词】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009-02
抗菌药物是人类对抗细菌最有力的武器,由于细菌敏感性变迁和人类其不合理应用增多,导致耐药细菌的增多,乃至超级耐药细菌的出现,今天的医生正面临着“明天就无药可用”的尴尬局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危害已成为不可轻视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依据卫生部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以及2010年2月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我院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通过总结我院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探讨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干预,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 按统计学方法[1.2]抽取本院2010年7月~12月和2011年7月~12月二个时间段每个科室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每月随机抽查400张处方,住院病例40份,共抽查4800张处方,480份住院病例。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内容要求,填写处方评价表作统计。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及时点评,包括处方的书写格式,书写是否规范,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如药物的给药间隔、药物选择的合理性、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季度为点评时间节段,重点对抗菌药物适应证选择的合理性;药物用法、用量的合理性;药物经济学评价;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1.2合理用药评价组织的建立:为做好合理用药评估工作,使评估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医院在医务处、药剂处负责下,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临床药师、临床医师、经济师等人员组成的合理用药评价组织,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
1.3干预对策与措施 通过继续教育、讲课等方式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宣教,并定期考核,通过院内药讯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通报。将考核及不合理用药评价列入科室考核内容。对连续2次不合理应用2种药物的科室和医师个人进行经济处罚,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2.结果
2.1处方基本指标比较 处方基本指标包括平均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率、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率、超过5种药品处方率(%)。经过分析,2011年1-12月门诊处方基本指标比较详见表1:
表1 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综合评价指标
由表1可以看出,2011年7-12月我院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低于2010年同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合理利用标准(平均用药品种数1.6~2.8 )[3];注射剂使用率从2010年下半年的34.3%降到了22.1%,低于WHO平均处方注射剂使用率(13.4%~24.1%)的标准[3];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率(%)上升到gt;90%;超过5种药品处方率(%)低于10%;平均处方金额略有下降,2011年处方基本指标较2010年同期总体有明显改善。
2.2住院病例处方用药合理性综合评价, 详见表2:
表2 住院病例处方用药合理性综合评价指标
由表2可以看出,2011年7-12月我院住院病例抗菌药物平均用药品种数低于2010年同期;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符合率明显提高,一级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较2010年下半年明显减少,至2011年第四季度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