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开发区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吴跃进(重庆经开育才中学,重庆 401122)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39-01
摘要:本文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开发区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在开发区的从教经验和调查研究,思考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开发区;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措施
一、开发区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技术创新的示范区,培育科技企业家、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学校,展示都市风貌的新社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质量的教育。而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结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调查研究,开发区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 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大,但学校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益。
(二)学校网络系统不健全,教育资源匮乏。
(三)信息技术教育活动时间少,效果差。
(四)部分信息技术师生不能适应学校的城市化进程。
(五)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有待加强。
(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度不够。
(八)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九)信息技术教研员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十)农转非人员缺乏应有的信息技术技能,就业困难。
二、开发区信息技术教育对策
(一)信息化建设既要加大经费投入,更要注重科学规划。??? 开发区经济迅猛发展,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大。但仍需建立一套适应开发区教育区情,科学、全面、系统反映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及发展的理论指标,科学规划。避免出现重建设轻使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终端轻网络的现象。同时要有专人负责、统一管理,以免造成学校各自为阵,资源没有共享,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
(二)加大网络平台的建设和教育资源开发。
网络平台的建成,将强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鼓励校校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发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起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作用,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资源共享则是降低开发成本、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由此带来全区教育的跨越式同步发展。
(三)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教材,保证信息技术教育时间。
开发区开发建设的初级阶段,各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环境基本处于乡镇水平。在教材选择上要符合这一区情,并且统一使用。
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一些学校没有开齐信息技术课,或是被语文、数学等学科挤占。因此学校要落实相关文件精神,保证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活动的时间。
(四)转变教师观念,适应学校的城市化进程。
开发区在发展初期,人口结构主要还是以当地农转非居民为主。由于受环境、人文、社会等因素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不高。然而随着一些高档社区居民陆续入住,经济基础较好的他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社会环境的变化,更新观念,迎接新环境带来的挑战,跟上学校城市化进程的步伐
(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综合素质。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部分是由其他学科兼任的,部分是新毕业的大学生。在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都有待提高,因此加强校本培训和业务培训已刻不容缓。
(六)加强与教育强区的交流,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强区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提高开发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牵头与教育强区的合作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开发区的教师必须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并且富有独创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适合本区实际的教学方法。
(七)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平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教师们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自己特长,大力提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促进教师围绕自己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