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docx
4.15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4.15第二次世界大战》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4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知识,了解了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对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2.学生对历史事件具有浓厚兴趣,尤其是在战争史方面,他们喜欢听故事性的描述,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喜欢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尚待培养。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对于图表、影像资料等辅助教学手段反应积极。
3.学生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战争复杂性的理解,如何从多角度分析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对战争数据的记忆,如参战国、时间线等;以及如何将历史事件与当今世界联系起来,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策略
1.结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本节课将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讲授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2.设计课堂活动包括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国家领导人的角色,进行和平谈判,以增强学生对战争复杂性的理解;同时,通过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游戏,帮助学生记忆关键事件和时间节点。
3.教学媒体使用方面,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程内容。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资料,要求学生预习并理解战争爆发前的国际形势。
-设计预习问题: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预习反馈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战争背景。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思考的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预习情况的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片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尤其是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转折点。
-组织课堂活动:如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代表,讨论战争解决方案。
-解答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战争复杂性。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联合国会议的讨论过程。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战争的关键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战争的影响。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论述题,要求学生分析战争的影响。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和网站链接,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论述题作业。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行深入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反思总结: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升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拓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知识点。
知识点梳理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国际形势:20世纪初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各国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加剧。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德国纳粹党上台,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妥协退让政策。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