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菁优高考地理压轴训练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df
2025年菁优高考地理压轴训练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或高原隆起影响地—气热量交换产生的热力效应,使得大型山地或高原普遍存在其内
部温度高于外围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的地理现象。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是全球山体效应最典型、最剧烈
的地区,影响了山地林线、雪线的分布。如图示意2000﹣2019年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值随海拔变化。完
成下面小题。
1.(2024秋•漳州月考)与海拔6000﹣6700米相比,导致6700米以上地区山体效应变化特征的原因主要
是()
A.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
B.冰川广布,反照率较高
C.山峰陡峻,冰川覆盖面积少
D.冻土广布,融化吸热多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全年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夏季为雨季,气候炎热,冬春季寒冷干燥,多风沙
天气。灵石县境内民居多为单坡顶式屋顶,屋顶只有一侧是斜平面,斜面向院内倾斜,外侧墙体高,且
窗体较小。下图为灵石县某单坡顶式民居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民居外侧墙体高,窗体较小的主要目的是()
①增加室内采光情况
②减轻风沙危害
1
③减少冷空气入室
④增强通风效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漉”指开水涮烫,是中国古代的蔬菜加工工艺。唐宋时期,广东省兴宁市的客家人引入漉菜工艺,利
用当地高达80℃的温泉水遮覆,后将菜捞出、用水浸泡,可使菜变得清爽芳香、口感脆爽,延长保存
期限。现今兴宁市正大力发展以温泉漉菜为主的预制菜产业。完成3﹣3题。
3.古代客家人利用温泉水漉菜的主要目的是()
A.提升风味B.保留营养C.减少工序D.便于运输
山地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受多种环境因子共同作用。通过现代技术定量分析得出我国某山地各植被类型
的最优发育环境区间(如表所示)。据此完成4﹣5题。
植被类型海拔/m坡度/°降水/mm平均温/℃
以栲、丝栗栲、甜椿栲为主的常绿阔叶林500~130025~361500~200010~16.2
以小叶青冈栎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400~1800>252000~25008~11
以黔稠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600~220025~362300~24806~8
以杜鹃、大箭竹为主的亚高山灌丛2200~2400>352100~22504~6
以大箭竹为主的亚高山灌丛2200~2400>352100~22603.8~5.4
以冷箭竹为主的亚高山灌丛2400~257025~362000~21502.6~3.2
4.影响该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坡度B.光照C.气温D.降水
5.以小叶青冈栎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该山地西北坡长势较好,推测西北坡是()
A.梵净山阴坡B.阴山背风坡
C.太行山阳坡D.阿尔泰山迎风坡
秦岭—大巴山地区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发育有典型植被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如图为一条沿秦岭南麓
自东向西的穿越样线的考察结果统计图。研究表明,绝对低温是限制许多亚热带植物越冬的主要因素,
2
尤其是雪灾对于常绿树种具有严重或致命的伤害。据此完成6﹣7题。
6.东西样线的考察结果表明秦岭南麓()
A.优势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征
C.优势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D.植被分布体现非地带性
7.与秦岭—大巴山地区相比,江淮地区南北过渡带()
①常绿落叶阔叶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