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片冲压模具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综合实践
学 院: 材料工程学院
专 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 级: 12模具1Z
姓 名: ***
学 号: 1234****
指导教师: ***
二〇一六年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1
1.1 冲压的工艺性分析 1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3 制定工艺方案
1.4 排样设计
1.5 冲裁工艺力的计算
1.6 压力中心的确定
1.7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1.8 冲压设备的选择
1.9 模架的选择 1
1.10 模柄的选择 1
1.11 导向装置 1
1.12 卸料装置 4
1.13 定位装置 4
1.14装配图 1
第二章 模具制造 17
2.1 零件工作原理 17
2.2 零件的加工 17
2.2.1 加工的零件 17
2.2.2 零件的加工工艺 19
2.2.3 其他零件 20
2.3组装图 25
总结 26
参考文献 2
模具设计
1.1冲压的工艺性分析[1]
冲裁件的工艺性是指冲裁件对冲裁工艺的适应性。对冲裁件工艺性影响最大的是制件的结构形状、精度要求、形位公差及技术要求等。冲裁件合理的工艺性应能满足材料较省、工序较少、模具加工较易、寿命较长、操作方便及产品质量稳定等要求。冲裁件的工艺性应考虑一下几点。
冲裁件的形状应尽可能简单、对称,避免形状复杂的曲线。
冲裁件各直线或曲线的连接处应尽可能避免锐角,严禁尖角,一般应有R0.5t(t为料厚)以上的圆角。如果是少废料、无废料排样冲裁,或者采用镶拼模具时可不要求冲裁件有圆角。
冲裁件的孔与孔之间、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a不能过小,一般当孔边缘与制件外形边缘不平行时,at;平行时,a1.5t。
冲孔尺寸也不宜太小,否则凸模强度不够。
冲裁件凸出悬臂和凹槽宽度b不宜过小,一般硬钢为(1.5~2.9)t,黄铜、软钢为(1.0~1.2)t,纯铜、铝为(0.8~0.9)t。
在弯曲件或拉深件上冲孔时,孔边与制件直边之间的距离L不能小于制件圆角半径r与一半料厚t之和,即Lr+0.5t。
用条料少废料冲裁两端带圆弧的制件时,其圆弧半径R应大于条料宽度B的一半,即R0.5B。
冲裁件的经济精度不高于IT11,一般要求落料件精度最好低于IT10,冲孔件精度最好低于IT9。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如下图1-1所示,该零件为插片,材料为10钢的板材,厚度为1mm,大批量生产。
图1-1制件
该冲压件的材料为10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塑性、韧性很好,易冷热加工成形,具有良好的可冲裁性能。其抗剪强度330~380MPa,抗拉强度205MPa左右。
该工件只有冲孔个落料两个工序,在冲孔是应有一定的凸凹模间隙。工件的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就能满足要求,不需要采用精冲或修整等特殊冲裁方式,最好是采用复合模或级进模,这样将很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外,产品对于厚度和表面质量没有严格要求,所以采用国家标准的板材,其冲裁出的产品表面质量和厚度公差就可以保证。
1.3 制定工艺方案[2]
确定工艺方案首先要确定的是冲裁件的工序数,冲裁工序的组合以及冲裁工序顺序的安排。冲裁工序数一般易确定,关键是确定冲裁工序的组合与冲裁工序顺序。根据制件工艺性分析,其基本工序有落料、冲孔两种。按其先后顺序组合,可得如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单工序冲压;
方案二:冲孔——落料,单件复合冲压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模。采用级进模生产。
单工序模:单工序模是完成一种工序的冲裁模。如落料、冲孔、切边等。单工序模可同时有多个凸模,但其完成的工序类型相同。由于采用单工序模,模具制造简单,维修方便。但生产率低,工件精度低,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级进模:级进模又叫连续模,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不同位置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工序,它具有操作安全的显著特点,模具强度较高,寿命较长。并且级进模生产率高,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但模具制复杂,调整维修麻烦工作精度低。
复合模: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相同位置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工序,采用复合模加工成形,生产率较高,不受送料误差影响,内外形状相对位置一致性好,冲件表面较为平整,适宜冲薄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