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纺织服装专业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嘉兴学院薛元).ppt

发布:2018-09-01约3.86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纺织服装专业工程化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报告者: 薛 元 嘉兴学院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纺织服装工业的逐步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工业大国。 嘉兴学院的纺织服装专业渊源于1986年的嘉兴高专纺织系,历经近二十余年的建设历程,为嘉兴地区乃至我省纺织服装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个嘉兴学院重点学科(A类)、一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和一个嘉兴市重点实验室的特色优势学科专业。 近年来,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我们在纺织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工程化教育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这对于进一步廓清我校工科类专业工程化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我国现行的工程化教育模式 培养计划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①通过导论性的基础课程,从起始阶段就将工程实践引导入门,让学生尽早领略工程技术之美; ②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中围绕项目设计将相关课程有机联系起来; ③通过贯穿专业学习全过程的科研与实验、实践项目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直接体验工程实践过程,在知识的学习和工程的应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以此引导学生对核心专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达到能力培养、综合发展的目的。 与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共建新型成纱实验室,与浙江春江轻纺集团、嘉兴华祥纺织有限公司、浙江神州毛纺织有限公司、平湖伊思佳制衣有限公司、、上海stoll时装设计有限公司、台华集团公司等组建了技术开发中心 我院现有《纺纱学》省级精品课程,《纺织导论》校级精品课程和十几门分院级精品课程。我院教师还主编出版了《现代服装材料学及其应用》《服装贸易实务》《纺织导论》等“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纺织服装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承担并完成了一批教改课题,发表了数十篇教改论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地方性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分别获得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纺纱学多媒体课件》获得浙江省高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有两位教师获得嘉兴学院讲课比赛十佳,一位教师获得嘉兴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 结束语 1、在嘉兴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发展道路上,挑战和机遇并存,成绩和困难同在; 2、在工科专业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我院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更有许多有待深入研究、实践和总结的新内容。 3、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院一定会出现更多的、具有我院特色的、多种形式共存的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将为嘉兴学院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培养有专业技能、有社会意识和有企业家敏锐性的工程师,能适应复杂技术系统,并具有在此环境中保持高效、创新和卓越的潜能。 1)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包括基础科学知识、核心工程基础知识、高级工程基础知识。 2)个人职业技能:包括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实验中探寻知识、系统思维、个人技能和态度与职业技能和道德。 3)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包括团队精神、交流与采用外语交流等。 4)面临外部和社会环境、企业及商业环境,具备进行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与运行的能力。 ⑴建立注重构思、设计、实施、运营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⑵把构思、设计、实施、运营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和结果。 ⑶设置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课程、科学研究项目互动的综合性课程计划体系。 ⑷开设纺织服装工程导论课程。 ⑸注重让学生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 ⑹建立完善的可开展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营环节的工作环境 ⑺集成化的教学过程 ⑻以问题的认知和解决为导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⑼教师自身对项目构思、设计、实施、运营能力的提高 ⑽增强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课程质量 ⑾建立对学生开展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营能力的评价体系 ⑿建立以构思、设计、实施、运营能力培养为理念的工程化教学项目的评价体系 前言 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历史变迁 纺织服装专业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工程化教育基本思路 纺织服装专业现代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结束语 1 2 4 5 3 一、前言 CDIO模式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它是一种面向产品、过程、系统生命周期的工程教育方法(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作为“做中学”战略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