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保护性会阴接生效果评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保护性会阴接生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 研究探索无保护性会阴接生法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 396例足月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198例。观察组均应用无保护性会阴接生法, 对照组均应用传统托肛会阴保护法。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会阴裂伤率、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产后2 h出血量等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会阴撕裂Ⅱ度裂伤率为20.2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64%, 会阴完整率为6.0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 两组均无Ⅲ度裂伤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方式进行分娩, 其操作比较方便、可以产生较好的会阴保护效果, 过程安全有效, 符合自然分娩理念, 有利于母婴健康, 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分娩;无保护会阴接生;会阴裂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1.200
由于自然分娩方式的独到优势, 一直是足月产妇分娩的首选。会阴产伤的发生率是分娩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一直得到极大的关注。尽可能减轻产妇的分娩痛苦, 降低阴道分娩对产妇造成的不良影响, 是产科医护人员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预防会阴产伤, 为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 有利于母婴安全和健康。无保护性会阴接生方式, 干预较少, 更加趋向去自然分娩, 且创伤较小, 近年来逐渐得到推广应用[1]。本院积极开展该项实践, 取得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2013年8月本院收纳的足月自然分娩产妇, 共计396例。两组产妇均为单胎、正胎位, 均属于初产。对产妇骨盆进行测量, 其结果数据范围正常。已对具有会阴侧切指征产妇予以排除, 同时排除第二产程延长以及胎儿宫内窘迫者以及产检确定为巨大儿和生长受限儿等。将19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98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1~32岁, 平均年龄(27.4±3.9)岁,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40.2±1.5)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0~32岁, 平均年龄(27.3±3.8)岁, 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40.1±1.6)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接生方法
1. 2. 1 观察组 该组产妇均应用无保护性会阴接生法分娩。选用本院的多功能电动产床, 抬高床尾, 角度大约为30°, 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在发生宫缩后, 产妇双手抱膝, 屈曲紧贴腹部。使臀部抬高大约3 cm, 使臀裂位置离开床面, 便于用力分娩。分娩过程中, 引导产妇正确应用腹压, 在宫缩间歇中不予用力。当婴儿胎头拨露约3 cm时, 医护人员开始接生。在胎头拨露到会阴体后联合紧张时, 应用单手对胎头拨露速度进行控制, 避免协助胎头俯屈。不能人为地对胎头分娩出具体角度以及方向进行干预。一般在胎儿着冠前, 应当控制在1 cm的娩出速度内。当婴儿双顶径逐渐娩出时, 引导产妇均匀而短暂地用力。在正常情况下, 能够在发生宫缩时顺利娩出, 不需要另外协助仰伸, 传统方式右手对会阴进行托压保护, 使胎头自然缓慢仰伸, 依次分娩出婴儿头部以及其他各部位。在胎头成功娩出后, 及时对胎儿的口鼻黏液进行清理。先控制好胎肩娩出速度, 等待产妇下一次宫缩后继续。当宫缩继续发生时, 双手将胎头托住, 引导产妇用力, 尽最大努力使胎肩自然复位、娩出, 然后匀速出胎体[2, 3]。
1. 2. 2 对照组 均采用传统托肛法进行分娩。当婴儿胎头拨露程度较大时, 开始采取会阴保护措施。对会阴巾进行严格消毒, 将其置阴道口与肛门位置之间, 右手张开, 运用手掌力量抵住其会阴部位。当宫缩时, 向上内方用力托压。在宫缩间歇稍微放松。一直进行保护至胎儿娩出。
1. 3 评价标准 会阴裂伤情况评定:①完整。会阴皮肤以及阴道入口黏膜均保持完整, 没有产生裂伤;②Ⅰ度裂伤。会阴皮肤以及阴道入口黏膜均被撕裂, 但还未到达肌肉层, 出血量不大;③Ⅱ度裂伤。裂伤至肌肉层, 已经影响到阴道后壁黏膜。可能出现阴道后壁撕裂, 大量出血;④Ⅲ度裂伤。在Ⅱ度裂伤裂伤的基础上向下方扩展, 引发产妇的肛门外括约肌产生断裂。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会阴撕裂程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会阴撕裂Ⅱ度裂伤率为20.2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64%, 会阴完整率为6.0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