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重点字词句》整理.pdf
六年级语文下册
重点字词句
整
理
2020年6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北京的春节
【重点字词】
通宵燃放亲戚轿车骆驼元宵腊月拜年寺院张灯结彩截然不同
分外陈醋饺子搅拌擦洗眨眼元旦贩卖摆摊万不得已水浒传
【近反义词】
(1)近义词:充足—充裕万象更新—焕然一新截然不同—天壤之别
娴熟—熟练万不得已—迫不得已
(2)反义词:热闹—冷清充足—短缺间断—持续娴熟—生疏
【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
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拨】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点拨]引用俗语,说明“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
始的。天气的“冷”与年味的“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年”在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点拨]这句话在文中承上启下。“残灯”指快要熄灭的灯;“末庙”指庙会的最后一天,这
里指春节快要结束了。从元旦到正月十九,这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
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节的恋恋不舍。同时与课文首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
体。这是本文的第五个时间段。
【课外拓展】
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
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第二课腊八粥
【重点字词】
腊肉搅和浓稠糊涂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米粥细腻
栗子咽气匙子灌溉嘟哝熬夜褐色染缸脏水筷子
【近反义词】
(1)近义词:预备—准备搅和—搅拌资格—资历普通—一般
(2)反义词:沸腾—沉寂浓稠—稀薄反抗—顺从清楚—模糊
【中心思想】
本文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
八粥的情态进行叙述,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把我们带入了那浓郁的民俗
文化之中。
【知识点拨】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
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点拨]这是一个反问句,以反问的形式加深语气,意思是“提到腊八粥,谁嘴里都会立时生
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
度,以点带面,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
1
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
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点拨]这是对八儿的心理描写,在漫长的等待中,在听着无休止的“叹气”声中,八儿变得
更加焦急,于是猜想着锅里的样子。从“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写出了八儿一系列的心理
活动,反映了他的天真与嘴馋。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
【课外拓展】
积累关于腊八的古诗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