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高三备考强化训练39--机械波(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强化训练39 机械波(一)
—’17备考综合热身辅导系列
山东平原一中 魏德田
本套强化训练搜集近年来各地高中物理高考真题、模拟题及其它极有备考价值的习题等筛选而成。其主要目的在于:理解波的形成及传播特点,能区别纵波和横波,掌握波的图象和波长、频率及波速的关系。解这类题要特别注意波长、波速、周期的多解性,不要漏解;特别注意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之间的必然联系,有效地解决两种图像之间的转换问题为妙。全卷19题,总计120分,选做题12道备用。
一、破解依据
㈠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⑴条件:波源和介质
⑵形成:①各点均做受迫振动;②沿波速方向前一点带动后一点;③各点振幅、周期均相同;④质点均不会随波迁移,波只能传播振动形式和振动能量;
⑶分类:横波和纵波(略)
⑷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
⑸横波的传播规律:①周期性和对称性(略);②传播方向,由波源及远判断;③传播距离,依或、等计算;④振动方向,在波动图象中沿传播方向看,为“上坡下,下坡上” ;⑤同相与反相,若某质点与准质点距离为波长的整数倍,则该质点与准质点同相,若某质点与准质点距离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该质点与准质点反相。
⑹声波(略)
㈡波的特性
⑴波的干涉
①条件:频率相同;②结果:两波相遇,出现振动加强、减弱的互相间隔的若干区域。
若某点到两波源的波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则振动加强;若某点到两波源的波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则振动减弱。
⑵波的衍射
①条件:或能比于。②结果:明显的衍射现象。
㈢多普勒效应:
⑴定义:波源与观察者相对运动(原因),使后者感觉其频率发生变化(效果)。
⑵特征:两者接近,感觉频率增大;反之,则减小。
⑶应用:测定——①车辆的速度;②天体对地球的速度。
㈣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⑴物理意义(略) ⑵用途(略)
二、 精选习题
㈠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⒈(16上海).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则
(A)中间条纹间距较两侧更宽
(B)不同色光形成的条纹完全重合
(C)双缝间距离越大条纹间距离也越大
(D)遮住一条缝后屏上仍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2.(16四川)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P、Q是传播方向上相距10m的两质点。波先传到P,当波传到Q开始计时,P、Q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1所示,则( )
A.质点Q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B.该波从P传到Q的时间可能为7s
C.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m/s
D.该波的波长可能为6m
⒊(17天津)手持较长软绳端点O以周期T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带动绳上的其他质点振动形成简谐波沿绳水平传播,示意如图-2。绳上有另一质点P,且O、P的平衡位置间距为L。t=0时,O位于最高点,P的位移恰好为零,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简谐波是纵波 B.该简谐波的最大波长为2L
C.时,P在平衡位置上方 D.时,P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4.(15海南)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谱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3所示,质点P的x坐标为3m.。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速为4m/s
B. 波的频率为1.25Hz
C. x坐标为15m的质点在t=0.2s时恰好位于波谷
D. x的坐标为22m的质点在t=0.2s时恰好位于波峰
E. 当质点P位于波峰时,x坐标为17m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
5.(16全国Ⅰ)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
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
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
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
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6. (14四川)如图-4所示,甲为t=1s时某横波的波形图像,乙为该波传播方向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距该质点Δx=0.5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是( )
7. (15北京)周期为 2.0s 的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像如图-5所示,此时质点 P 沿 y 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 )
A.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 20 m/s
B.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10 m/s
C.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 20m/s
D.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10 m/s
8. (14新课标Ⅱ)图-6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0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m处的质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