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课件高二地理下学期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pptx

发布:2025-03-05约1.02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百余年来,气象仪器观测得到的气候记录表明,世界气温波动上升,并呈现加速变暖的趋势。有人认为,地球气候已经进入最近1000年以来最为温暖的时期。;课程标准;作用:碳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重要元素,是地球上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分布:科学研究表明,99.9%的碳贮藏于岩石圈和化石燃料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分布在大气、水和生物体中。;概念: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碳循环的过程:P56

碳循环的特点:在人类活动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之前,自然界的碳循环相当稳定,并维持着动态平衡。;图2-1-3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图;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在温室效应作用下,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保持在15℃左右。这是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繁衍生息的必要条件。

;如果化石燃料被人类大量开采利用,对碳循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地球表面温度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知识窗]

国际社会通过哪些协议,来共同探讨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与行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巴黎协定》;对于碳减排中的国际责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大分歧。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和现实责任,且减排能力较强,因此发达国家应该率先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而发达国家则认为,承担大部分的减排成本有损其经济利益,且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也比较多,因此也应该承担减排义务。;;;;;;;;中国的减排目标;;;(4)中国的成就

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衡量全球主要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低碳经济指数》年度报告显示,中国2015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为6.8%,位居榜首;

2016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为6.6%,位居第二。为实现2030年的自主贡献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产出的碳排放量。;思考:为减少碳排放,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

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

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