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文化传播过程中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过程中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
内容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孔子学院作为中华文明传承沿袭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传播品牌,它致力于促进全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承担着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任务。但是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些问题,我们需要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借鉴早于我们发展起来的塞万提斯学院、歌德学院在文化传播的经验。但是,我们还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注重传播方式。
关键词:文化传播 孔子学院 借鉴经验 必要因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以滋补自身并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地对中华文化进行细致的筛选,对文化的精华进行系统的整合创新和完善,我们要力争将这些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的精髓传达给全世界。而孔子学院就是中华文明传承沿袭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传播品牌,它致力于促进全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承担着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任务。
但是在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些问题,我们需要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几个问题
(一)传播内容趋于表面化
孔子学院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语言是载体,文化是主线。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很多孔子学院还主要停留在语言教学的层面上,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没有很好地切入,逐步形成了孔子学院发展“重语言、轻文化”的弱势状态,削弱了孔子学院以传播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功能。语言属于文化范畴,然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光辉灿烂却还体现在很多领域,它涉及到了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地理、中华美食、中医药、中华武术、中华才艺等方面,丰富而广泛。虽然各地孔子学院也举行一些文化活动如学做中国菜、过中国节、举办中国展等,但是还没有充分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广度,只是注重一些大众形式的举办,而真正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内涵,应该从不同领域挖掘中华文化,较为全面的向当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内涵,让外国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内在魅力,调动他们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
所以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不是简单的对外传播,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但是目前有的孔子?W院虽然开展了多方面的文化传播项目,然而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的认知只停留在物质理解的层面上,活动举办的热热闹闹,但却犹如蜻蜓点水,他们并没有真正领会到中华文化所寄予的深层次内涵。国外很多人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中医是非常神奇有效的医术,然而中医学深层次强调的是情绪和精神对人身体系统的影响;很多孔子学院开设有太极拳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但是太极拳的学习不只是对打法的练习,它还蕴含着形神合一的意念及柔和之术。再如孔子学院在海外举办的中国画展,通过跟国外画风的对比不难发现,中国画里展现的人物比例往往小于风景,而国外画作里的人物却常常占据大部分篇幅,究其深层次原因,源于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华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而不是过于一味的强调个体。因此,中华文化有它独具特色的蕴意在里面,孔子学院在开展文化活动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通过形式挖掘出中华文化的深度内涵,并努力让学习者通过表象看到本质,这样才能将中华文化的内涵深深印刻在他们的心中。
(二)传播方式趋于程式化
各地孔子学院非常重视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例如孔子学院利用中国传统的节假日,开展节日主题讲座和实践活动。春节时组织学生学习包饺子、剪窗花;中秋节品尝中国月饼,品味和体会中国家庭团圆的理念。还有的开设了中华文化特色课程和讲座,全方位的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文化内容。然而,这些文化形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程式化,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文化活动逐渐使受传者产生审美疲劳。随着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开花,中华文化也逐渐在世界传播,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群,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度逐渐提高,中国传统的文化节口、风俗习惯也被熟知,鉴于此,孔子学院在传播方式上要有所创新,不能拘泥于那些已经被世人所熟知的文化活动形式中,而要结合当地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熟悉程度,采用不同的文化传播方式来展示中华文化,这样才能有效的吸引中华文化学习者,激发他们深入感受和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所以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播的内容,还要注重传播的形式,形式是使内容能被接受的有效载体,可以通过有效的合作融合等传播。
二.充分借鉴其他二语传播组织文化传播方面的先进经验
在汉语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去借鉴其他二语传播组织的优良文化传播方式,防止闭门造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