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当孔子学院遭遇“耻感文化”--试论海外孔子学院对日的文化传播策略.pdf

发布:2017-07-30约7.28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术探讨 当孔子学院遭遇“耻感文化” ——试论海外孔子学院对日的文化传播策略 熊剑书 1 邱新有 2 1 新余学院 江西 新余 338000 2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 , ; , ) 摘 要 :本文在论述“耻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差异基础之上,探究海外孔子学院对日本进行文化传播的策略。 本文结合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针对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提出了以“我们不是陌生人”为基础,分析以互相 学习和沟通为原则的海外孔子学院对日本进行文化传播的五大传播策略。 关键词 :孔子学院;“耻感文化”;文化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8883(2016)19-0066-02 目前,日本已有13所孔子学院和7个孔子课堂,中日文化 [3] 而产生的不友善情感四个主要障碍。 与此同时,日本的“耻 的同源性和差异性使孔子学院对日传播在全球来说呈现其特 感文化”和其独特的“岛国意识”,使其保护自己的心理超越 有的意义。这些意义又促使中日双方不断探索异于他国的传 了其他任何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孔子学院在对日进行文化 播策略,进而缩小两个不同“民族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隔 传播的时候,应以“我们不是陌生人”为基础,对于形成传播 阂,从而提升亲近感和信任度。 模式的各个要素,即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中的各传播要素 一、文化传播与孔子学院 进行剖析,并探索能将信息传递效果最大化的传播策略。 关于文化传播的理解众说纷纭,我国学者吴瑛指出:文化 (一)传者:我们不是“陌生人” 传播是指发生在特定时空范围内,人们的精神追求、行为模式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信息接收者不能容忍的一点莫过 的交流、互动的过程,既包括特定族群、社会内部,也包括不同 于传播者以“高姿态”,或者“俯视”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民族 族群、社会之间发生的文化互动现象。[1] 或者文化。“耻感文化”的影响使得日本民族对于集团、国家 对于海外孔子学院来说,其设置宗旨为:“增进世界人民 “秘密”予以坚决的维护,他们会担忧小小的岛国所不能承受 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全世 的“入侵”和“毁灭”。因此,对于一个逐渐强大的邻国,且是 [2] 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 是文化传播中 文化的来源地,心理防备的意识会凸显出来。作为文化传播 不同族群和社会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增进不同地域文化了解、 的使者,日本孔子学院的传播人应充分承认和肯定日本文化, [4] 提升文化族群和社会亲和力等目标的重要体现。 了解并接受日本文化,对“异文化” 给予认同,对日本民族 二、“耻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同源性和差异性 予以肯定,把握“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一切以“我们不是 考古发现文物说明,中日两国在2000多年前就相互来往, 陌生人”为基础,本着互帮互助、互相沟通和学习的原则,取长 在文化上相互影响,在经历了崇尚亚洲文化、脱亚入欧、东西 补短,以平等的姿态和亲和的态度与日本民族进行交流,力求 [2] 文化徘徊和交融、军国主义文化 后,时至今日,即使二战后 获得相互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