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提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提纲
第一部分 当代中国简史(1949年——21世纪中叶)
1、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主人。
2、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的措施:(1)抗美援朝战争(2)肃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部队和土匪;1951年实现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全部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人民政府。(3)恢复发展经济;1952年底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P11
3、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②目的:支援朝鲜,保家卫国。③中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⑥性质:对中朝来说,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P12
4、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①意义: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②土地所有制的变化: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P11
5、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这标志着中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变革之一)
6、(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1)一五计划的成就: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3)意义: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P14--16
7、1958年 “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启示(教训):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P17
8、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启示(教训):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同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P19
9、新中国建设过程中在六七十年代形成的精神财富:(1)“两弹一星”的精神:核心是科技创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体现。钱学森 “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邓稼先 “两弹元勋”。钱三强等。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6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2)“铁人”精神。P20
★10、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内容:①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②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意义: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P23
★1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变革之二)。(1)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最初为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采用。)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第一个)、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加上海南省。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作用(意义):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增强。P23
12、1997年7月1日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中国“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2)意义: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使“一国两制”由理论变成了现实。P26
13、新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机遇: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是可能的;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挑战: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我们的态度:积极参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
14、到200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仍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5、到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P40
16、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对青年的要求: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