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笔记《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详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6.1 红外吸收光谱法概述(了解)
6.1.1 红外区及红外吸收光谱
1、红外光谱
A、定义: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红外光谱也称分子的振、转动光谱。
B、波数
习惯上,对红外光多用(m作波长单位,用波数作频率单位。波数以符号或表示,被定义为波长的倒数,即:
式中——:光的振动频率,Hz;:光速,。
波数的单位为cm—1,其物理意义是指1cm中所包含波的个数。
C、分子能量
其中:,;,。
2、红外光谱的区的划分(0.75~1000(m)
波谱区 近红外光 中红外光 远红外光 波长/(m 0.75~2.5 2.5~25 25~300 波数/cm-1 12820~4000 4000~400 400~33 跃迁类型 分子振动 分子转动 (1)近红外光谱区:
低能电子能级跃迁
吸收带组成
含氢原子团:—OH、—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及组合频吸收峰
稀土及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化学的研究对象;
适用于水、醇、高分子化合物、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2)中红外光谱区:研究物质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红外光谱区
气体分子的转动能级跃迁;
液体与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
晶体的晶格振动;
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异构体的研究;
金属有机化合物、氢键、吸附现象研究;
该光区能量弱,较少用于分析。
3、定性、结构及定量分析的依据
定性及结构:特征峰所对应的波长或波数、峰数目、及峰强度;
定量:某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是物质浓度的函数,即Lambert—Beer定律也是红外吸收光谱法定
量分析的基础。
6.1.2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特点及应用
1、特点
①具有高度的特征性;
②应用范围广;
③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属于非破坏分析;
④灵敏度低。
2、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的重要工具,根据有机化合物红外特征吸收频率,确定化合物结构中基团;也可依据特征峰的强度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6.2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理论(理解)
6.2.1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1、辐射能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产生偶极炬的变化
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跃迁,无红外活性:
如:单原子分子、同核分子:He、Ne、N2、O2、Cl2、H2 等没有红外活性
如:对称性分子的非对称性振动,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跃迁,有红外活性
没有偶极矩变化、但是有极化度变化的振动跃迁,有拉曼活性。
6.2.2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
1、简谐振子模型的假设
假设组成分子的两个原子为小球,化学键为无质量的弹簧,并假设双原子分子的振动方式只能是沿着键轴方向作简谐伸缩振动:
2、分子振动方程式
在经典力学中,简谐振子的振动频率可由Hooke定律得:
式中——:以波数表示的简谐振子的振动频率,cm—1;
:折合质量,在数值等于
其中,、:双原子分子中两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上式主要计算双原子分子的伸缩振动频率,对复杂分子中的一些化学键也适用。
:化学键力常数,N/cm,与键能和键长有关;下表为常见的化学键力常数:
根据Hooke定律得出2个结论:
①键的振动频率与化学键力常数成正比,即键越强振动的频率;
②键的振动频率与原子量成反比,,连接的键振动频率。和红外光谱的测量数据,可以测量各种类型的化学键力常数。一般来说,单键的化学键力常数的平均值,而双键或三键的键力常数约为。
例1:由表中查知C=C 键的K= 9.5~9.9 (N/cm),令其为9.6,计算正己烯中C=C键伸缩振动频率,
实测值为1652 cm-1。
解:
例2:由表中查知H—C键的K = 4.8,计算波数值和正己烯中H—C键伸缩振动频率,实测值为2892.6
cm-1 (N/cm),实验值:2885.9 cm-1。
解:
规律:
6.2.3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形式及数目
1、振动的基本类型
伸缩振动的K比弯曲振动K大;因此伸缩振动出现在红外吸收光谱的高波数区,弯曲振动出现在红外吸收光谱的低波数区。
(1)伸缩振动
指原子沿键轴方向往复运动,振动过程只改变键的长度,不发生键角的变化。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对于中心原子来说,两个相同原子沿键轴的运动方向相同为对称伸缩振动,相反方向则为反对称伸缩振动。
对于同一个基团来说,反对称伸缩振动的频率及吸收强度总是稍高于对称伸缩的频率。
(2)弯曲振动
指原子垂直于化学键方向的运动。可分为面内和面外两种。面内弯曲振动又分为剪式振动和平面内的摇摆;面外弯曲振动也可分为非平面摇摆和扭曲振动。
以上六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