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莱芜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2014.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l一4页,第II卷5—8页,共100分。考试时问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所有细胞不可缺少的脂质 B.在人体活细胞中碳原子的数目最多
C.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乳糖不能直接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B.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
C.细胞对所有离子的吸收都具有选择性
D.活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葡萄糖的载体
3.图I表示在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原生成胰岛素的过程。该过程
A.发生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 B.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作用
C.至少断裂两个肽键生成两分子水 D.需水参与,且水中氢全部用于形成—COOH
4.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细胞能清除凋亡细胞离不开膜蛋白的作用
B.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不均匀
C.内质网占生物膜系统的比例很大,在低倍镜下可见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5.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假设某地一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该种群数量,据右表分析正确的是
A.(K-N)/K值越小,种群增长越快
B.S4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C.渔业捕捞作业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蝗虫防治应在蝗虫达到S1点之前进行
6.研究发现,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清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癌变前衰老肝细胞的消除属于细胞凋亡
B.基因的选抨性表达导致肝细胞发生衰老性分化
C.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在免疫功能被抑制的忠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
7.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高浓度生长素能促进乙烯合成 B.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相反
C.高浓度乙烯能促进脱落酸合成 D.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8.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到细胞外。VLDL排出细胞的方式最可能为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吐
9.导致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生殖隔离 B.自然选择 C.生存斗争 D.突变和重组
10.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都能断裂释放能量
B.ATP和ADP能迅速转化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叶绿体中AT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转移,ADP的转移方向则相反
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可发生变化
C.酶通过提供反应所需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酶既可作为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也可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12.图3是植物叶肉细胞内光能转化、储存和利用的部分途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场所为叶绿体内膜
B.②过程ATP释放的能量部分转化为热能
C.除ATP外,③过程还需【H】
D.④过程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均能发生
13.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研究某时间段中两岛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4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两岛上的鸟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
B.最终两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可能趋于相同
C.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甲岛上鸟的种类较多,与甲岛变化的环境导致更多变异有关
14.下列不会导致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少
B.毛细血管破裂,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C.花粉过敏,某些细胞释放组织胺
D.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
15.图5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局部图像模式图(不考虑基因 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按分裂过程,标号的先后顺序应为①→②→③
B.若该动物为雌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