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2016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课后达标检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学考练习]
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光热 B.水源地形 D.土壤答案:A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 )市场 B.地形土壤 D.水分答案:C据报道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据此回答3~5题。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气候 B.地形土壤 D.生物多样性答案:A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劳动力 B.科技交通 D.市场答案:A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 )经营理念 B.交通运输劳动力 D.土地租金答案:B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 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因为自然因素可以改造所以任何地区都能发展种植业城市周围农业生产的重点主要是粮食、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政府政策有关答案:D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7~9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 86% 14% 20% 多少少7.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答案:A与②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地区是( )刚果盆地 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墨累—达令盆地答案:D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 )提高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水资源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合理开垦当地土地答案:C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每年外运大批粮食但改革开放以来其商品粮地位逐渐下降直至消失。据此回答10~11题。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珠江三角洲没有的是( )乳畜业 B.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答案:D关于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地位逐渐下降直至消失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大量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改革开放以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非农业用地剧增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改革开放以后本区人口数量剧增粮食需求增加商品率下降改革开放以后花卉等园艺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答案:D下面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12~13题。
12.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答案:C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城市居民答案:C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海南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 )春季 B.夏季秋季 D.冬季答案:D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地均为______________气候区。(3)本地区__________稠密__________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__________是本地区人们喜爱的食粮。(4)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主要原因是。(5)本地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答案:(1)东亚 东南亚 南亚 (2)季风(3)人口 劳动力 稻米(4)精耕细作;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5)水旱灾害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6)商品化、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因素。(4)分析该区域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答案:(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