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模块九--食品增稠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食品增稠剂的特点和分类 1.特点 一般属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 可水化形成高黏度均相液; 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能在水中强烈溶胀,在一定温度范围迅速溶解或糊化; 水溶液有较大粘度,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凝胶体和薄膜。 2.分类 (1)从来源和加工方式, 分:天然、化学合成。 (2)由性能和使用效果, 分:增稠剂、胶凝剂。 二、食品增稠剂的作用和发展 1.食品增稠剂的作用 在食品加工中起到提高稠性、黏度、粘着力、凝胶形成能力、硬度、脆性、紧密度以及稳定乳化、悬浊体等作用。 改善食品外观、组织结构,使食品获得所需各种形状,和硬、软、脆、黏、稠等各种口感。 2.食品增稠剂的发展 开拓应用领域。 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与国际市场接轨。 项目二 天然增稠剂 一、天然增稠剂的分类 二、常用天然增稠剂 一、天然增稠剂的分类 天然增稠剂:占大多数,是从海藻和含多糖类黏质的植物、含蛋白质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 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由海藻类所产生的胶及其盐类,如海藻酸、琼脂、卡拉胶; ②由树木渗出液所形成的胶,如阿拉伯胶等; ③由植物种子所制得的胶,如瓜尔豆胶、槐豆胶等; ④由植物的某此组织制得的胶,如淀粉、果胶、魔芋胶等; ⑤由动物分泌或其组织制得的胶,如明胶、酪蛋白等; ⑥由微生物繁殖时所分泌的胶,如黄原胶、洁冷胶等。 1.琼脂(又称琼胶、冻粉和洋菜) 来源:石花菜 (1)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细长薄片或粉状,无臭,不溶于冷水,可分散于沸水并吸20倍水而膨胀。 (2)性能 0.5%为凝胶体,32~39℃凝胶,80~97℃融化;含水柔软带韧性,干燥后发脆。0.1%不能胶凝,成粘稠液。 与卡拉胶复配,制品柔软、有弹性;与糊精、蔗糖复配,凝胶强度升高;与海藻酸钠、淀粉复配,凝胶强度下降; (3)毒性 ADI不作限制性规定。安全。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如:用于果冻,可使制品凝胶坚脆。 2.海藻酸(又称褐藻酸、海藻胶)及其盐类 (1)性状 商品多为海藻酸钠,白或淡黄色粉末,几乎无臭,无味;1%水液黏稠状;不溶于乙醇。 海藻酸和海藻酸钙不溶于水,海藻酸钠溶于水。 (2)性能 海藻酸钠黏性pH=6~9稳定,≥80℃粘性降低;水液久置分解,粘度降低。 海藻酸钠与Ca2+等形成凝胶,海藻酸钙凝胶强度取决于海藻酸钠浓度、Ca2+量、pH和温度,可得柔~刚性凝胶体。 (3)毒性 ADI为0~0.025 g/kg。较安全。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 如:用于发酵乳、生干面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3.卡拉胶 (又名角叉胶、鹿角菜胶) 可从角叉菜等原料中提取。 是由半乳糖及脱水半乳糖组成的多糖类硫酸酯的钙、钾、钠、铵盐。其硫酸酯结合态有七种,主要是κ-型和ι-型。 (1)性状 白色至淡黄褐色、半透明片状或粉末。微臭,溶于热水成粘液。加水煮沸10min,冷后成胶体。与蛋白乳化,溶于热牛奶。 (2)性能 κ-型(钾敏卡拉胶):形成强而脆的凝胶。 ι-型(钙敏卡拉胶):ι-型与Ca2+形成不脱水、弹性粘胶。 κ-型与ι-型卡拉胶配用可提高凝胶弹性。 (3)毒性 安全。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在各类食品中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也可作乳化剂、稳定剂,其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g/kg)如赤砂糖5.0。 4.果胶 线型脱水半乳糖醛酸聚合物,果胶上羧基可被甲醇酯化。 高酯果胶(HM):DE=50%~75%; (DE-果胶酯化度) 低酯果胶(LM):DE=20%~50% ; (1)性状 白至淡黄褐色粉末,微臭,微甜酸味;溶于水成粘稠液,不溶于乙醇;对酸较稳定。 (2)性能 与黄原胶等增稠剂配用有明显效果。 HM:pH≤3.5凝胶。 LM:若Ca2+少,凝胶强度低,Ca2+太高,凝胶不细腻。 (3)毒性 ADI不需特殊规定。安全。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在各类食品中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也可作乳化剂、稳定剂,如用于果蔬汁(浆),最大使用量为3.0g/kg; 5.黄原胶(又称汉生胶、黄杆菌胶) (1)性状 乳白、淡黄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