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典诗歌鉴赏之形象.ppt

发布:2017-12-13约5.42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鉴赏流程: 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形象分析 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点要求: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鉴赏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分值10分。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既包括诗人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也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自己。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把握诗人对人物形象所倾注的感情,这是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要领。要通过分析诗歌中人物的思想及情感等,理解诗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特征,感悟诗人的感情基调。 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指咏物诗中描写的形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古代诗歌,往往借助客观事物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这些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更重要的是含有诗人情感的事物形象,也就是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而诗人借这些“景”,抒自己之“情”;咏这些“物”,言自己之“志”。 人物形象的鉴赏 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我们要通过形象来挖掘探寻诗人的情感心志。 例析: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答案: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卓然独立的形象。……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被贬黄州。 比较“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生活闲适,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 鉴赏人物形象注意点: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以诗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发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注:本诗写于作者参加永贞革新失败遭贬后。 答案: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卓然独立的形象(诗中形象特征) ; 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形象意义)。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鉴赏人物形象注意点: 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答: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