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传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执笔人:覃金红
适用学期: 审核人:覃金红
学时学分: 制订时间:2015.2
【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人体寄生虫学属病原生物学范畴,是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为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着重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以达到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全面掌握人体寄生虫病的感染方式,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方法,防治寄生虫病的基本技能,为培养合格的临床和预防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预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后续课程有诊断学、流行病学,内科学,外科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素质目标:
【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教材和参考资料】
[1] 诸欣平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李兰娟主编,《传染病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 孙新保主编,《实用医用寄生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05年
[4] 葛均波 徐永健主编,《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功能模块 学科 章 内容 学时 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1-1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 1 1-2 贾第虫病 0.5 1-3 阴道毛滴虫病 0.5 1-4 疟疾 1.5 1-5 弓形虫病 0.5 2-1 肝吸虫病 0.7 2-2 并殖吸虫病 1 2-3 姜片虫病 0.3 2-4 血吸虫病 1.2 3-1 猪带绦虫病 0.8 3-2 牛带绦虫病 0.2 3-3 迭宫绦虫病 0.5 4-1 钩虫病 0.7 4-2 蛔虫病 0.6 4-3 蛲虫病 0.5 4-4 鞭虫病 0.5 4-5 旋毛虫病 1 合计 12
1-1 阿米巴病(1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流行病学特点。
熟悉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掌握阿米巴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本节重点
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与各临床类型的治疗方法。
本节难点
发热、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
五、实验室检查
血象;粪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慢性期可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
六、并发症与后遗症
阿米巴肝脓肿,肠出血,肠穿孔,阑尾炎,结肠肉芽肿、肛周直肠瘘管。
七、诊断
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
八、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结肠癌,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九、治疗
① 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② 病原治疗: 甲硝咪唑(灭滴灵)。③ 并发症的治疗。
十、预防
附、肝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治疗:
1. 发病机理
2. 临床表现 (发热、肝区疼痛、肝大、肝区叩痛、偶有黄疸,其他)与细菌性肝脓肿的鉴别
3. 治疗:药物(灭滴灵、氯喹等);肝穿刺引流、外科治疗等
1-2 贾第虫病
教学目标
了解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形态、生活史特点。
掌握贾第虫病致病、病原学诊断方法。
熟悉: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本节重点
贾第虫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节难点
贾第虫病的鉴别诊断
讲授内容
一、病原学
贾第虫的两种不同生活形态 (滋养体、包囊)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广泛:病人,带虫者和受染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传播途径(经口感染,主要是水原污染,其次食物及节肢动物苍蝇,蟑螂等);人群普遍易感,易重复感染;流行特征(地区性)。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贾第虫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虫株致病力(2)先天或后天血内丙种球蛋白缺乏(3)二糖酶缺乏 (4)其他:虫群对小肠粘膜表面的覆盖,吸盘对粘膜的机械性损伤,原虫分泌物和代谢产物对肠粘膜微绒毛的化学性刺激,以及虫体与宿主竞争基础营养等因素均可影响肠粘膜的吸收功能,导致维生素B12、乳糖、脂肪和蛋白质吸收障碍。
病理学改变:小肠粘膜呈现典型的卡他性炎症病理组织学改变。表现为粘膜固有层急性炎性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相数目增加,绒毛变短变粗,长度与腺腔比例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