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章习题及答案剖析.doc

发布:2017-05-04约1.11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最佳选择题 1、阿卡波糖的降糖作用机制是 A、增加胰岛素的信号传递 B、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C、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D、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E、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低聚糖分解,减少小肠中淀粉等的吸收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通过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竞争,从而抑制低聚糖分解为单糖,减少小肠中糊精、淀粉和双糖的吸收,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使血糖平稳且缓慢地维持在一定水平,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被称为第三代口服降血糖药,临床用于各型糖尿病。 2、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首选治疗药是 A、格列本脲 B、格列齐特 C、二甲双胍 D、阿卡波糖 E、罗格列酮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阿卡波糖配合饮食控制用于2型糖尿病;降低糖耐量低减者的餐后血糖。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首选治疗药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能诱发甲亢的抗甲状腺药是 A、卡比马唑 B、普萘洛尔 C、甲巯咪唑 D、甲硫氧嘧啶 E、大剂量碘化钾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大剂量碘化钾产生抗甲状腺作用,但长期应用又可诱发甲亢。 4、甲亢术前准备的正确给药方法是 A、只给硫脲类 B、只给碘化物 C、先给碘化物,术前两周再给硫脲类 D、先给硫脲类,术前两周再给碘化物 E、同时给予碘化物和硫脲类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甲亢术前准备的正确给药方法应是先给硫脲类,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以减少麻醉及术后并发症。术前两周再给碘化物,是为了使腺体缩小、变硬,以减少术中出血。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内科治疗宜选用 A、131I B、大剂量碘剂 C、甲状腺素 D、甲巯咪唑 E、小剂量碘剂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硫脲类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内科治疗:适用于轻症不需手术治疗或不适宜手术和放射性碘治疗的中、重度病。也可作为放射性碘治疗的辅助治疗。开始给大剂量以对抗甲状腺激素合成,产生最大抑制。经1~3个月后症状可明显减轻,当基础代谢率接近正常时,药量即可逐渐减少,直至维持量,继续使用1~2年。 6、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A、影响碘的摄取 B、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C、干扰甲状腺素的作用 D、促进甲状腺素的释放 E、干扰促甲状腺素的分泌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丙硫氧嘧啶能抑制过氧化酶系统,使被摄入到甲状腺细胞内的碘化物不能氧化成活性碘,酷氨酸不能碘化;同时,一碘酪氨酸和二碘酪氨酸的缩合过程受阻,以致不能生成甲状腺激素。 7、硫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过敏反应 B、发热 C、粒细胞缺乏症 D、诱发甲亢 E、咽痛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硫脲类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初始2个月,十分常见的是皮肤瘙痒、皮疹、药物热、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表现为发热、畏寒、全身不适、软弱无力)、剥脱性皮炎、白细胞计数减少、轻度粒细胞计数减少。常见关节痛、白细胞和粒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脉管炎。少见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脉管炎(患部红、肿、痛),发病机制与其中性粒细胞聚集,与髓过氧化物酶(MPO)结合,导致MPO结构改变,诱导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8、不属于甲状腺激素应用的是 A、呆小病 B、黏液性水肿 C、单纯性甲状腺肿 D、地方性甲状腺肿 E、甲状腺功能亢进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甲状腺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呆小病等;大剂量碘主要是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用于甲亢治疗。 9、幼儿甲状腺素不足易患 A、侏儒症 B、呆小病 C、黏液性水肿 D、单纯性甲状腺肿 E、肢端肥大症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甲状腺素主要作用为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甲状腺功能不足可引起呆小病(克汀病),患者身体矮小,肢体短粗、发育缓慢、智力低下。10、甲状腺素的合成需要 A、碳酸酐酶 B、过氧化物酶 C、环氧化酶 D、蛋白水解酶 E、单胺氧化酶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碘化物被氧化成活性碘或氧化碘中间产物。氧化碘与甲状腺球蛋白(TG)上的酪氨酸残基结合,生成一碘酪氨酸(MIT)和二碘酪氨酸(DIT)。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一分子MIT和一分子DIT偶联成T3,两分子DIT偶联成T4。T3和T4贮存于滤泡腔内的胶质中。 11、需慎用司坦唑醇的是 A、低血压患者 B、代谢性酸中毒患者 C、肝肾病患者 D、高血压患者 E、高钾血症患者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儿童患者,已有心、肝肾病患者、卟啉症患者慎用司坦唑醇。 12、同化激素不包括 A、苯丙酸诺龙 B、司坦唑醇 C、美雄酮 D、甲睾酮 E、癸酸诺龙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