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十二章练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及国民收入核算
一、填空题:
1.宏观经济学以____作为研究对象。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____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最终产品是____,中间产品是____。
4.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____、____以及____。
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____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准。
6.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之后的产值是____。
8.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____、____、____和____的总和。
9.个人收入减去____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
10.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____和____。
11.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称为____。
1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____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3.国民生产总值是以____为统计标准,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以____为统计标准。
二、选择题:
1.在下列三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2.在下列三种情况中不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3.在下列三种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
A、公司用于联系业务的小汽车
B、工厂用于运送物品的小汽车
C、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
4.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
B、无形的产品
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5.支出法又称:( )
要素支付法
部门法
C、最终产品法
6.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个人购买小汽车
个人购买游艇
C、个人购买住房
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基期的( )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A、不变
B、可变
C、参考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
直接税
间接税
C、折旧
9.所谓净出口是:( )
出口减进口
进口减出口
C、出口加进口
10.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总需求等于:( )
C+I
C+I+G
C、C+I+G+X-M
11.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总需求等于:( )
C+I+G+X
C+I+G+M
C、C+I+G+X-M
12.下面哪一部分收入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并没有拿到?( )
社会保险费
工资和薪金
C、红利
13.下面哪一部分收入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 )
转移支付
利息
C、租金
14.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随着下述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
商品的价格
商品的数量
C、商品的数量与价格
15.下列那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三、判断正误题:
1.本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里不包括上年创造的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3.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4.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5.用作钢铁厂炼钢用的煤和居民烧火用的煤都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
6.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穿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7.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所得到的收入,应该计入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8.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内。
9.居民购买住房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10.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11.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就是国民生产净值。
12.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
13.国民收入等于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之和。
14.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15.家庭主妇提供劳务应得的收入,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
2.什么是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3.用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应该怎么办?
4.国民收入中的基本总量共有几个?它们是什么?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5.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