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初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学年度上学期初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姓名
选择题(40分)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
A 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 B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 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 1945年,苏军出兵中国
2、标志欧洲进一步联合、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的组织是( )
A 世界贸易组织 B 欧洲联盟 C 东南亚国家联盟 D 亚太经合组织
3、《虎!虎!虎!》是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片,它的主要内容是描写( )
A 慕尼黑会议 B 德国闪击波兰 C 苏德战争爆发 D 日军突袭珍珠港
4、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第二个五年计划地完成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苏联的成立 D 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5、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 )
A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B 苏德战争爆发
C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6、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 高速度、低通胀 B 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 信息化和全球化 D 高速度、低失业率
7、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发展尤为迅速的是( )
A 东部和北部 B 东部和西部 C 西部和南部 D 西部和北部
8、二战后,对西欧经济恢复帮助最大的是( )
A 英国 B 日本 C 美国 D 苏联
9、右图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区域性国际合作组织的旗帜。这一组织是( )
A 阿拉伯国家联盟B 欧洲联盟
C 东南亚国家联盟D 亚太经合组织
10、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明治维新 B “科技立国政策” C 调整工业 D 美国扶植
11、斯大林逝世后,首先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
A 勃列日涅夫 B 戈尔巴乔夫 C 叶利钦 D 赫鲁晓夫
12、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中写的国名应是( )
A 苏联 B 俄罗斯 C 苏维埃俄国 D 沙皇俄国
13、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 列宁新经济政策 B 罗斯福行政 C 邓小平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14、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A 社会制度的改变 B 国家名称的变化 C 经济体制的变化 D 政治体制的变化
15、二战以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国家中,改革较突出的是( )
A 南斯拉夫 B 匈牙利 C 民主德国 D 捷克斯洛伐克
16、东欧剧变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那么,它开始的时间是( )
A 1988年 B 1989年 C 1990年 D 1991年
17、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中,最根本的是( )
A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产物 B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C 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 D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18、历时200天的会战,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它不仅使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局发生了重要转折。此会战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攻克柏林战役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英德矛盾激化 B 德国要一雪前耻
C 徳、意、日想要摆脱经济危机 D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二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
A 敦刻尔克撤退 B 阿拉曼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西西里岛登陆
21、在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中,最关键的是( )
A 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B 印巴争端问题 C 科索沃问题 D 巴以冲突问题
22、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成为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的( )
A 水电资源 B 煤炭资源 C 石油资源 D 橡胶资源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①战火频仍 ② 动荡不安 ③ 政局稳定 ④ 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