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学第一章_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男性:阴茎和阴囊(外),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精囊腺、前列腺(内) 婴幼儿生殖系统特点 1.生殖系统发育缓慢,要到将来进入青春期后才发育迅速。 2.男孩可能有包茎或包皮过长。 保育: 1.进行科学的、随机的性教育 婴幼儿时期是形成性角色、发展性心理的关键期。 (1)培养“性角色意识” 性,是一种生理现象。一出生,就可以辨别男女。这是生物学上的差别。 性,是一种社会现象。婴儿出生后有一个“性别化”的过程,即形成一种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心理和行为,也称 “性自认”。一般3岁左右,孩子就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有了稳定的、清楚的“性角色意识”。 但是,有极少数的人成了“性自认倒错”的人。男性认为自己是套在男人躯壳里的女人,而女性感到自己是男儿心女儿身。他们渴望完全按异性的角色去生活,内心十分痛苦。 最主要的诱因是,他们的幼年时期,家人对其进行的性别诱导与暗示发生扭曲,从小把女孩当男孩养,男孩打扮成女孩,渐渐地,孩子的“性自认”过程出现困扰,最终形成“性自认倒错”的现象。 (2)没有性歧视 儿童通过观察养护人的言谈举止、表情态度,感到自己被家人喜爱。不因为自己是女孩(或男孩)而受冷落。养护人没有性歧视,是儿童形成健康性心理的重要因素。 (3)没有性压抑 “性”本不神秘,性器官是人体中的一部分,和眼睛、鼻子 一样。幼儿偶尔玩弄外生殖器,可以巧妙的用玩具、讲故事 等吸引其注意力。不要训斥,如“别摸那脏东西,羞死了”。 否则,幼儿会从小得到一种坏印象“那东西是脏的、丑的”。 (4)自然地回答性问题 当幼儿提出有关性的问题,不要尴尬。应该给予自然的回答。 2.注意包茎与包皮过长的处理 包皮过长与包茎,会使包皮腺体的分泌物及污垢长期存留在包皮里,形成包皮垢,发生包皮炎。包皮充血水肿,阴茎头红肿疼痛,可致排尿困难。 包皮过长要经常清洗,除去包皮垢。患包皮炎者,在感染消退后,可行包皮环切术。 3.保护幼女外生殖器的健康 预防“外阴道阴道炎”,“外阴道小阴唇粘连”。 (1)患病原因: a.直接和污物接触。穿开裆裤,擦大便方法错误。 b.间接受到感染。大人自身患有此病,通过媒介将病原体传给孩子。 c.女孩有蛲虫病。因抓痒,抓破会阴部皮肤,引起炎症。 外阴阴道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小阴唇粘连,一排尿,孩子就喊痛,排尿费劲,尿不成线,滴答尿。 (2)要会“用水” 用温水。妇女喜欢水烫些,但幼女会阴部娇嫩,水烫可损伤黏膜。 用熟水。把开水晾至温度合适。不要用加温的自来水,或在开水中兑凉水。 用清水。不用肥皂,以免刺激产生不适。 (3)教幼女自己洗 自前向后洗,方向不能错。 用自己的盆、毛巾。 免疫系统—人体的防御机构 什么是免疫?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病毒、细菌),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反应正常,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免疫反应低下,如患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则严重威胁生命。 免疫反应超常,被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过敏、湿疹、荨麻疹、支气管哮喘、急性肾炎) 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御感染。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2.自身稳定。及时清除已损伤或衰老的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因基因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以防发展为肿瘤。 免疫作用的种类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具有的免疫力,不是针对某一种病原微生物。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吞噬细胞的防御作用。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能吞噬和清除侵入的病原微生物。 血脑屏障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的毛细血管能阻止血液中的某些物质进入脑。 2.特异性免疫:当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可激发人体,最终产生抗体。特异性免疫的针对性很强。 (1)自动免疫 特点是免疫力持久,有时为终生免疫。 分为自然自动免疫(患某种传染病后)和人工自动免疫(预防接种之后)。 (2)被动免疫 特点是免疫力持续时间短。 分为自然被动免疫(自胎盘、乳汁获得抗体)和人工被动免疫(注射丙种球蛋白等获得抗体)。 保育: 1.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完成预防接种工作。 2.合理配膳。经常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增强儿童体质。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会洗手。 4.了解每名幼儿是否过敏体质。在给食物过敏的幼儿提供膳食时避免含致敏成分。 婴幼儿耳的特点: 1.耳廓易生冻疮 皮下组织非常少,血液循环较差。 2.外耳道易生疖 疖的症状:局部出现充血硬块,化脓、红肿、疼痛。 眼泪、脏水流入外耳道,或掏耳屎损伤外耳道。 3.易患中耳炎 婴幼儿咽鼓管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鼻咽部的细菌易经咽鼓管进入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