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卷2013届江西省南昌市10所省重点中学高三模拟突破冲刺(八)(2013.04)word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 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收回.按小号在上大号在下分开封装。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l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Cu 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C.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D.雾、有色玻璃、葡萄糖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均在1~100nm之间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l.5mol 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B.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 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C.1.0L的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D.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10.常温下,10mL浓度为amol·L-1的醋酸溶液pH=4。下列能使溶液的pH=7的措施是( ) A.将溶液稀释到 10L B.将溶液与10mL浓度为a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C.将溶液与10mL、pH=10的NaOH溶液混合 D.往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使溶液中c(Na+)=c(CH3COO-)
1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与N连接时,铁被腐蚀B.K与N连接时,石墨电极产生气泡C.K与M连接时,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
D.K与M连接时,石墨电极反应:4OH—-4e—=2H2O+O2↑
12.右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Z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
B.M、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后者较强
C.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仅能与碱反应,还能与某些酸反应
D.工业上常用电解Y和N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制取Y的单质
1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或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预期的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在混有乙酸、乙醇的乙酸乙酯中加入热的饱和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杂质 B 向某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再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管 减少滴定误差 D 向浓度均为0. 1 mol·L-1 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说明Ksp(AgCl)﹤Ksp(AgI)
26.(14分)A、B、C、D均为常见物质,相互之间的
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
以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C是单质,且常温下,A是气体、C是固体、D是温室气体,则 ①D的电子式是 ;
则2C(s)+A(g)=2 B(g)的反应热△H= kJ/mol。
(2)若A是一种可溶性碱,B是一种可溶性盐,B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玻璃,则 ①D的化学式可能是 ;
②将少量的C溶液滴入A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实验室中检验B盐阳离子常用的方法是 。
(3)若A是一种一元酸,B、C、D都是金属,D是亮红色固体,且B、C在A的浓溶液中钝化,则
①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B、D的金属性强弱 ;
②由A的浓溶液与C、D组成的原电池,当正极产生了1.12L(标况下)气体时,负极材料质量减少 g。(假设正极的气体产物为纯净物)
27(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