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回风大巷施工作业规程.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回风
大巷
断面
净宽
净高
净断面
荒宽
荒高
荒断面
支护名称
形状
M
M
M2
m
m
M2
(1-1)
锚杆支护
半圆
拱形
5.2
4.3
19.45
5.44
4.42
20.86
(2-2)
联合支护
矩形
5
2.9
14.5
5.3
3.1
16.43
新元矿西回风大巷作业规程
第一章 概 况
一、巷道布置
根据设计图纸,西回风大巷位于集中胶带运输大巷南侧,方向向西(见平面布置图),
该巷开口处坐标(X=4196833.136,?Y574)。设计长度?1206?米,该巷沿?3#煤
顶板掘进,破底不破顶。
二、巷道断面设计主要技术参数三、水文地质状况1.本巷道施工地表为山坡及沟谷地带,盖山厚度较大(500?米以上),故地表水对巷
二、巷道断面设计主要技术参数
三、水文地质状况
道掘进影响不大,同时上覆岩层多为弱含水层,所以层间水对巷道影响不大,但在雨季
会出现水阴顶或淋头水现象,故在掘进中应遵循“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2.预计正常涌水量为?0.1~0.5m3/h。
四、瓦斯情况
3#煤瓦斯涌出量较大,掘进时要加强通风瓦斯管理,相对瓦斯涌出量:15~25
m3/t。
五、地质综合柱状图(见附图)
第二章 巷道的支护
一、巷道断面施工图(见附图)
二、支护
(一)巷道支护形式
A、直墙半圆拱
-1-
采用金属网+锚杆+锚索+喷射砼联合支护。
B、矩形
顶板采用菱形网+W?钢带+锚杆+锚索+喷射砼的联合支护形式,巷帮采用菱形网+钢筋
钢带+锚杆+喷射砼的联合支护形式。
(二)支护材料
A、半圆拱
锚杆:φ20×2200mm?麻花树脂锚杆
药卷:φ28×600mm?中速树脂药卷。
金属网:3000×1000mm
单孔锚具规格为?OVM15—1?型;
喷射砼:强度?C20?级,喷层厚度:120mm。
B、矩形
顶锚杆:φ20×2200mm?螺纹钢树脂锚杆
帮锚杆:φ20×2500mm?麻花树脂锚杆
药卷:顶用?φ28×600mm?中速树脂卷,帮用药卷?φ35×600mm;
钢筋钢带:φ12?×3000×80mm
菱形金属网:?顶网?5400×1000?mm,帮网?3000×1000?mm;
W?钢带:长?×宽×厚=5000×220×3mm;
顶托盘:100×100×8?mm,帮托盘:150×150×10mm?;
锚索:1860?级钢绞线,长不低于?6m,托盘使用?14#槽钢,长度为?700mm,槽内放置
150×100×10mm?钢板垫片;
单孔锚具规格为?OVM15—1?型;
喷射砼:强度?C20?级,喷层厚度:顶部?100mm,帮部?150mm;
配合比:水泥:黄砂:石硝:水=1:?2.0:2.0:0.58。
(三)支护要求
1)、锚杆间排距均为?800×800mm。
顶锚杆与顶板夹角不小于?75°,帮锚杆垂直巷帮布置,锚杆外露长度从螺帽算起
30-50mm,锚固力岩层中不小于?70KN,煤层中不小于?30KN,扭力矩岩层中不小于
120N.M,煤层中不小于?60N.M。间排距误差不超过-100~+100mm。
-2-
2)、金属网:顶网之间搭接长度均为?100mm,要求每间隔?300mm,用双股?14#铅丝联
接一次。
3)、锚索间排距:?直墙半圆拱形断面为?2000×2500mm,采用五花布置。
矩形断面为?1500×1600mm,每排?2?根。
锚索预紧力不小于?130KN(锚索钻表头读数不小于?35Mpa)。
4)中腰线要求:
基岩掘进:中线至任何一帮:0~+200mm,腰线上、下:0~+200mm
喷砼支护:中线至任何一帮:0~+150mm,腰线上、下:0~+150mm。
第三章 施工技术措施
一、根据围岩情况决定施工方法
1、当围岩稳定,层节理不发育时采用一掘一锚、三掘一喷的方法施工,最大掘喷
间距不大于?7?米,初喷厚度?50~70mm。
2、当围岩比较稳定,层节理较发育时采用一掘一锚、二掘一喷的方法施工,最大
掘喷间距不大于?5?米,初喷厚度?50~70mm。
3、当围岩破碎,层节理发育时采用一掘、一喷、一锚的方法施工且拱部必须加挂
金属网,初喷厚度不小于?70mm。
4、永久成巷掘喷间距不大于?30?米。
二、施工工艺
放炮→临时支护→打顶锚杆→打上部眼(或喷砼)→回柱→出矸→打帮锚杆→打下
部眼→放炮。
三、临时支护
拱形巷道采用金属单体磨擦支柱(穿鞋带帽且不少于?3?根)进行临时支护;矩形断
面每排?W?钢带不少于?2?根单体磨擦支柱进行临时支护。放炮后,操作人员站在永久支护
下,用长柄工具进行敲帮问顶工作,处理掉顶帮的危岩活矸后进行临时支护。在临时支
护可靠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其他工作。
四、永久支护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1、永久支护工艺
放炮安全检查—临时支护—打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