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课程诠释五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高中課程詮釋 第五節 新高中課程詮釋 第五節 身為高中國文老師, 我們想栽培學生 成為怎樣的人? 本科學習成果 (課程及評估指引諮詢稿第10頁) 能聯繫知識和經驗,理解、分析、欣賞、評價作品、話語、視聽資訊的內容和表達手法,並有個人的感受和見解 能運用合適的表達方式和技巧,表達思想感情,與人溝通 積極投入語文學習,享受閱讀、愛好寫作、樂於與人溝通 能領會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之美,具備審美情趣 養成個人道德情操,對家庭、國家及世界的責任感 認識中華文化,能對中華文化有所反思,認同優秀的中華文化,以及欣賞和廣納多元文化 能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與人協作,以解決問題和建構知識 新高中 中國語文科課程 發展方向 本科課程設計原則 (課程及評估指引諮詢稿第5至6頁) 建基於基礎教育階段已掌握的知識 求取廣度和深度之間的平衡 求取理論和應用學習之間的平衡 求取基要學習和靈活多元化課程之間的平衡 讓學生學會學習和探究 規畫學習進程 順利銜接不同出路和途徑 加強連貫性 與評估緊密配合,同步發展 新高中 中國語文科教學 本科教學主導原則 (課程及評估指引諮詢稿第45至47頁) 以學生為主角,促進自主學習 建基現有優勢,掌握學生已有知識 以讀寫聽說為主導 促進理解,引發思考 建立開放的學習風氣 拓寬語文學習空間,提供豐富多采的語文學習經歷 善用多種媒體以促進學與教 綜合訓練,一材多用 教師的角色 (課程及評估指引諮詢稿第44頁) 訂定目標,調適編訂課程,編選材料,設計活動 創設學習情境,建立學習環境 觀察需要,適時輔導 提供資訊來源 善用評估,適時回饋 幫助訂立學習目標,建立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激勵積極學習,共同學習,互相交流 教學反思,更新理念,促進教研 進展性評估 與 總結性評估 (課程及評估指引諮詢稿第59至61頁) 從公開評核、 校內評估(校本評核) 看 考與教的關係 水平參照模式 評核中文成績 重點複述 中文科課程、教學與評鑑的改革早於1992年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開始 我們要培養熱愛生命、思考細密而獨立、能全面掌握並善用語文能力以解難的青年 評核 = 評估;評核(評估)配合教學,服務教學;教學善用評估,適時藉以診斷、回饋與總結成績 校內評估為教學的組成部分;「校本評核」屬校內評估的指定部分 重點複述 語文學習着重趣味化、生活化、多元化,語文評核也當如是 語文學習結合生活,融入生活,重視興趣、態度、習慣的培養,語文評核也當兼顧學習的過程與進境方為合理、公平 理想的語文評核為設定一個嶄新的情境,呈示問題,期待受試者運用其平素學得的語文能力,經思考、判斷,將問題妥為解決 水平參照評核模式,較易清晰了解學習成績,受試者面向較明確的學習目標,可強化自我求進的奮鬥心 * 新高中課程詮釋 第五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