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神经系统(二)李涛.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三节 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活动 一、突触的结构及传递(一)突触的结构 突触(synapse) 神经元之间 神经元与肌细胞 神经元与腺细胞 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小球形膨大 结构特征 轴浆中富含突触囊泡--- 储存神经递质 线粒体--- 供应ATP 突触后膜 结构特征 结构特化,皱褶,略厚 含受体及分解神经递质的酶 (二)突触的分类 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类(常见) 轴突-树突型 轴突-胞体型 轴突-轴突型 根据突触的功能分类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阈电位 阈电位 (三)突触的传递过程 简要过程 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结合 突触后细胞活动状态的改变 神经递质的失活 详细过程:AP传到突触前膜→突触前膜去极化,Ca2+内流→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递质胞吐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产生局部的突触后电位,或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 神经递质的失活方式 降解:例如乙酰胆碱酯酶 重摄取 (五)受体 受体(receptor):能选择性地与化学物质(递质、激素、调质、药物等)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生物大分子,是镶嵌在膜中或存在于胞浆、或存在于核内的蛋白质复合物。 存在部位:细胞膜(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胞浆、胞核 受体的命名:Ach受体、NE受体、5-HT受体 配体(ligand):能与受体选择性地与化学物质。 激动剂(agonist) 阻滞剂、拮抗剂(antagonist) 受体结合特征:选择专一性 可逆性 饱和性 受体的类型 与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 化学门控通道 :化学分子控制通道蛋白对离子的通透性 举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 nAChR活化,Na+内流 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 组成:受体,G蛋白,效应酶 特征:七次跨膜,与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偶联 举例: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AChR),肾上腺素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第二信使学说----级联放大效应 信号传导过程(图3-23,p78) 配体与受体结合 配体----第一信使 受体活化G蛋白 G蛋白激活后,α亚基与β、γ亚基解离,与效应酶结合 效应酶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含量和分布 腺苷酸环化酶:cAMP 鸟苷酸环化酶:cGMP 磷脂酶C:三磷酸肌醇(IP3),二脂酰甘油(DAG),Ca2+ 第二信使作用于其他蛋白激酶,影响细胞反应 腺体的分泌 离子通道的启闭 代谢变化 基因表达 (六)突触后电位 神经递质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和电位变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兴奋性神经递质引发 提高Na+、K+的通透性 膜电位降低(绝对值) 多个EPSP叠加,引发A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抑制性神经递质引发 提高Cl-、K+的通透性 膜电位增加(绝对值) 抑制去极化、AP 第四节 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一)神经肌肉接头 典型的突触结构 突触小体 突触囊泡:含ACh 突触前膜 特化名:突触前终末 突触间隙 ACh降解酶:胆碱酯酶 突触后膜 特化名:运动终板 肌膜特化增厚皱褶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 (二)信号在神经肌肉间的传递 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 ↓ N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入N末梢内 ↓ 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 ↓ ACh释放入接头间隙-----量子释放(quantal release) ↓ ACh与终板膜nAChR结合-----化学门控通道偶联的受体 ↓ 受体构型改变 ↓ 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 ↓ 产生终板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 多个终板电位引起肌膜AP nAChR阻滞剂-----肌松药 筒箭毒箭,银环蛇蛇毒 nAChR激动剂 新斯的明 胆碱酯酶抑制剂 毒扁豆碱、有机磷农药 胆碱酯酶复活剂 解磷毒等 /v/b/5061455-1278322325.html 延伸:重症肌无力 病因: 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ACh受体减少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严重者呼吸受累 横纹肌细胞结构(图3-15、16,P70、71) 肌肉 肌纤维束 肌纤维 肌原纤维 肌小节=粗丝+细丝 肌小节=1/2I+A+1/2I I=明带(细丝) A=暗带(粗丝) (三)骨骼肌收缩的结构基础 A I 粗肌丝 粗肌丝的结构:豆芽形 肌球蛋白 一部:聚合组成主干 一部:头端膨大——横桥 横桥的作用 与细肌丝肌动蛋白可逆结合 具ATP酶活性,分解ATP 提供横桥扭动(肌丝滑行)和作功的能量。 细肌丝 细肌丝的结构: 肌动蛋白:椭圆形球形分子聚集缠绕成双螺旋 表面有与横桥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