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病例讨论汇报.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病例讨论2
成医2009级临床医学N班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5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1年,伴气促、心悸3年,下肢水肿2年,腹胀3月入院。11年前感冒后发热、咳嗽、咳脓痰。以后每逢冬春季常咳嗽、咳泡沫痰,有时为脓痰,反复加重。3年来,在劳动或爬坡后常感心悸、呼吸困难。2年前开始反复下肢凹陷性水肿。3月前受凉后发热,咳嗽加重,咳脓痰,心悸气促加剧并出现腹胀,不能平卧,急诊入院。
病史摘要
体格检查:体温37.4℃,脉搏98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3.5/10.5kPa。慢性病容,端坐呼吸,嗜睡,唇及皮肤明显发绀,颈静脉怒张,吸气时胸骨及锁骨上窝明显凹陷,桶状胸,呼吸度降低,叩诊呈过清音,双肺散在干湿啰音。心率98次/min,心律齐,心浊音界缩小。腹部膨隆,大量腹水征,肝在肋下7.5cm,较硬,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病史摘要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6.7×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9,淋巴细胞0.11。入院后病人突然抽搐,极度烦躁不安,继之神志不清,心率增到156次/min,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摘要
左右侧胸腔积液各200ml,腹腔积液2000ml呈淡黄色,透明,比重1.012,双肺各重750g,体积增大,极度充气膨胀。切面见双肺散在灶性实变,呈灰白色,部分呈灰白与暗红相间,且以双肺下叶为甚。镜下见双肺末梢肺组织过度充气、扩张,肺泡壁变薄,部分壁断裂;灶性实变区见充血,肺泡内及细支气管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充填,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尸体摘要
支气管粘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部分鳞状上皮化生,个别管腔内粘液或渗出物形成的栓子。管壁粘液腺增多并肥大,管壁软骨灶性钙化及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心脏重300g,右心室壁厚0.35cm,右心腔明显扩张,肉柱及乳头肌增粗变扁,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病变。心源性肝硬化。
其他脏器变性、瘀血。
1、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死者生前患有: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
依据一
支气管粘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部分鳞状上皮化生,个别管腔内见粘液或渗出物形成的栓子,管壁粘液腺增多并肥大,管壁软骨灶性钙化及纤维化, 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依据二
双肺肺组织过度充气、扩张、肺泡壁变薄、部分断裂;灶性实变区见肺泡内及细支气管腔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充填,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依据三
右心室壁厚 0.35cm,右心腔明显扩张,肉柱及乳头肌增粗,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病变。肝脏体积增大,淤血,呈心源性肝硬化。其他脏器有变性、淤血。
2、该患者的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并发支气管肺炎
→肺性脑病
3、请用尸检发现解释死者生前的症状和体征
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引起阻塞性通气障碍,破坏肺的血气屏障结构,减少气体交换面积,导致换气功能障碍。
肺泡气氧分压降低,二氧化 碳分压增高,低氧血症引起肺小动脉痉挛;并发支气管肺炎加重肺损害和缺氧。
缺氧还能导致肺血管构型改建,使肺小动脉中膜肥厚,无肌型细动脉肌化;还有肺血管数目减少,均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导致肺源性心脏病。
尸检中发现的“双肺散在灶性实变……灶性实变区见充血,肺泡内及细支气管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充填,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由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所致.
病情加重引发严重的呼吸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诱发的脑缺氧、水肿、呼吸性酸中毒而发生肺性脑病。
这使
汇报结束谢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