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漳州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
(2013-2030)简本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年4月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规划背景 1
1.2规划范围 1
1.3规划年限 1
1.4规划依据 1
第二章 城市公交发展战略和目标 2
2.1 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2
2.2 发展目标 2
第三章 常规公交线网规划 2
3.1 规划原则 2
3.2 公交网络布局思路 3
3.3 公交线网近期规划 3
3.4 公交线网远期规划 4
3.5 公交专用道规划 4
第四章 公交枢纽场站规划 4
4.1 公交场地用地标准和规模 4
4.2 公交枢纽规划 5
第五章 公交发展保障政策 5
5.1 组织保障措施 5
5.2 政策保障措施 5
5.3 设施保障措施 6
5.4 技术保障措施 6
附表1 漳州市中心城区常规公交线路汇总—近期方案 7
附表2 漳州市中心城区常规公交线路汇总—远期方案 11
第一章 概述
1.1规划背景
目前,漳州市区运营公交线路36条,运营线路总长度721公里,公交车辆401台,但公交准点率偏低、线路分布不均、候车时间过长,在居民出行交通方式中,主城区公交的分担率只有8%,45.2%的居民采用摩托车和电动车出行,现有公交覆盖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出行的需要。
随着漳州市战略地位的日益突出和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交通的压力持续增加,道路基础设施逐渐不堪重负,平均运量大、占有路面少的公交在交通出行中的分担率迫切需要提高。
为适应漳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效地指导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居民出行不便等问题,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漳州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漳州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3-2030)》。
1.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以《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划定的一中心六组团都市区,核心研究范围为主城区,包括芗城区、龙文区、圆山新城。
1.3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和《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一致,近期为2013-2015年,远期为2030年。
1.4规划依据
(1)国家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2)福建省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专项规划
(3)《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4)《漳州市中心城区公交专项规划》(2010~2020)
(5)《漳州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专项规划(2013~2030)》
(6)《漳州市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2008~2020)》
(7)《漳州市统计年鉴》2003~2012
(8)《漳州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9)《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
(10)各分区总体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 (11)《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GJJ 15-87)
第二章 城市公交发展战略和目标
2.1 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结合漳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城市交通政策,以构建地面公共交通系统为主要载体,合理布设换乘枢纽与城乡路线,不断提高公交服务质量,打造人性化、绿色环保、具有漳州特色的多模式、多层次、城乡一体化、与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确定公共交通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2.2 发展目标
基于公交枢纽,构建以快线公交为骨干,干线公交为主体,支线为补充,郊区线为外联,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系统为延伸的多层次、一体化的环保型、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目标按照末年2030年设定,期间分步分片实施。
(1)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0%。
(2)中心区线网密度约为 3.5 km/km2,城市边缘区线网密度为2km/km2。
(3)站点覆盖率500米达90%,300米达50%。
(4)人均年公交出行次数达285人次。
(5)公交平均候车时间降低到10分钟以内。
(6)公交线路总平均长度控制在16km以内。
第三章 常规公交线网规划
3.1 规划原则
(1)公交线网结构和城市空间发展和土地利用相协调。
(2)线路功能明确、层次分明、等级结构合理。
(3)兼顾、利用现有线路,充分考虑乘客乘车习惯,综合协调新老线路之间的关系。
(4)合理减少重复线路,提高线网的均匀性。
(5)线路的布设要向主客流廊道倾斜,同时要考虑增加线网覆盖率。
(6)逐步加强中心城区公交的周边辐射功能。
(7)充分考虑各等级线路之间以及其他对外交通客运枢纽衔接,提高乘客换乘的便捷性。
3.2 公交网络布局思路
(1)枢纽辐射—互联布局模式
以规划的8个枢纽为中心,建立“枢纽辐射—互联型”公交网络,向枢纽周边的主要客源点进行辐射,枢纽间又相互连接成网。
(2)多层次公交功能布局模式
基于“线路分等级、网络分层次、车辆分颜色”的思路,构建“点面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