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化素质教育.doc

发布:2017-01-15约4.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995年 ,在改革 “应试教育”的呼声 中,我 国开始 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 ,并在当年 7月 ,由原国家教委 发出了《关于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 的通 知》,吹响了在我国大学实施文化素质教育 的号角。从 起初提倡阅读 中外文化经典著作 ,到广泛开展课余 文 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再到呼吁在专业课程 中渗透人文 精神,一路走来 ,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得 以层层推进 , 内容也在不断深化 。然而 ,我们也应该看到 ,十多年过 去了,文化素质教育并没有收到预期效 果。在一片热 闹繁荣表象的背后 ,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素质教育的 内涵含混不清 虽然我国开始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 已有十多个年 头 ,但对于什么是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和具体内容是什么 ,很多高校领导 、教师都没有弄清。 他们有的把文化素质教育简单地等 同于通识教育,有 的将 文化素质教育视为文科教育 、德育教育。由于概 念含混不清,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文化素质教育的地位未得到肯定 对学校而言 ,尽管我 国已经出台了相关 的政策法 规 ,以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 ,但在很多大学 ,文化 素质教育的地位仍然不高 ,在课程安排 、硬件设施等方面 ,文化素质教育仍然让位于以实用见长的专业教 育。 学校对开设文化素质教 育课程 的教师也重视不够 ,有 的大学根本没有选派最 优秀的教师授课 ,使得文化素 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对学生而言 ,由于长期受传统 教育观念 即应试教育观念的影 响,将专业教育 的学习 作为 自己唯一的价值取向,而对文化素质教育 ,则表现 得冷淡和无所谓 ,使得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收效甚微 。 (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当前我国大学安排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多是选修 课 ,而在大学生群体里流行一句 口头禅“必修课选 逃, 选修课必逃”,可见 ,这些选修课程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听。大学语文本应和大学英语 、大学数学 、大学计算机 并列为大学生基本必修课程之一 ,但在很多大学 ,这 门 课程却没有设置。 此外 ,在课程 内容 的选择 上也 比较 散乱 ,主要是 “什锦小菜式”的“知识拼盘 ”,表面上看起来是面面俱 到,实质上却是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 ,而且工具性和实 用性的人文课程居 多,忽视 了文化素质教育人文性 和 思想性的独特本质。 (四)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不灵活 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仍是沿袭了传统的教 学方式 :教师讲 ,学生听,注重灌输 ,忽视学生主体性的 发挥。教师没有营造 自由思考、充分表意的课堂氛围学生们也没有摆脱记诵 、做题 、应试的顽疾 。 另一方面,虽然教育部早就提倡加强大学生文化 素质实践活动 ,但是在实践方面 ,当前我国大学开展的 文化素质教育 ,主要仍停 留在上课 、读书、听报告的范 畴内,学生 自己的实践活动寥寥无几 。 二、改善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对策 文化素质的形成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在实施文化 素质教育有 了一个 良好开端的前提下 ,针对当前大学 文化素质教育表现出来 的种种不和谐 因素,我国大学 应本着积极应对的态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开创文 化素质教育 的新局面。 (一)厘清文化素质教育观念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 的基础,所关 注的是 人的全面发展 ,使人成为高度 自觉完善的人,是一种 以 人为本的教育观。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建立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 系,旨在克服专 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 ,培 养全面发展 的高素质人才 。如果说 ,专业教育是要 教会学生做事 ,那么,文化素质教育则是要教会学生做 人。只会做事的人 只能称为“半人”,既会做 事又会做 人才能称为“人才”。但文化素质教育又不是简单 的人 文礼仪教育 ,人文礼仪教育并不是文化素质教育 的主 要任务。 文化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做人 ,包括使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会正确对待 自己、对 待他人 、集体 、社会 、国家乃 至全人 类和 自然环境 。 只有加强学校领导 、全体师生对文化素质教育 的认识 , 厘清文化素质教育 的概念和内涵 ,将文化素质教育的 思想观念植人每个人心中,才能摒弃大学功利主义和 实用主义的趋向,真正将生命的终极关怀 、人文关怀作 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归旨。寓深厚的人文情 怀、文化素养于专业教育过程 中,两类教育相得益彰,并驾齐驱 ,才能培养出高能力、高素养的新世纪人才。 (二)合理设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内容 另外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教师应从传统 的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