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二物理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答案】.doc

发布:2018-11-23约6.8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6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 一、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 1 AO 50° 50° 2 CO 40° 40° 3 EO 20° 20° 1.如图1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图1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图1 2、如图2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 图2 图2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50° 50 2 40° 40° 3 20° 20° (2)实验中,纸板应_“垂直”)__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____; (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___。 (5)如果光线沿BO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会_____(填“会”或 “不会”)与OA重合,说明了_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_ ____。 3、如图3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如图3A改变 入射 光线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角度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二步:如图3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反射 光线,实验结论是: 看不到,说明 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A 图3 B A 图3 B 平面镜 平面镜 平面镜 图4 如图4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0o。 (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 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 图540o⑴ 图5 40o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如图把折转的光屏沿ON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反射光线, 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_ 二、平面镜成像 图6白纸蜡烛A蜡烛 图6 白纸 蜡烛A 蜡烛B 透明玻璃 支架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因为 薄透明平板玻璃可以象平面镜一样反射光成像,也可以透过光看见后面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图7AB7.如图7所示,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刻度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并如图那样观察,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 图7 A B (1)由刻度尺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玻璃板到像(即到蜡烛B)的距离分别为u和v,得到的结果是v = u(选填“”、“=”或“”); (2)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 8、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如图7所示,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一样,这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放的和桌面没有垂直 。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用光源将前面的棋子照亮些。 9、小明实验小组在探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