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汇报.doc

发布:2017-05-19约3.6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超重车辆安全技术检验报告 代号: 检验日期: 检验流水号: 资格许可证号: 号牌(自编)号 所有人 号牌种类 车辆类型 品牌/型号 VIN(出厂编号) 发动机号 燃料类别 驱动型式 驻车轴 转向轴悬架形式 前照灯制 前照灯远光光束能否单独调整 初次登记日期 出厂年月 里程表读数 检验类别 检验项目 登录员 引车员 代号 台试检测 项目 轮(轴)荷(kg) 最大制动力(10N) 过程差最大差值点(10N) 制动率(%) 不平衡率(%) 阻滞率(%) 项目判定 单项次数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B 制动 * 一轴 二轴 三轴 四轴 驻车 整车 动态轮荷(左/右)(kg) 1轴 - 2轴 - 3轴 - 4轴 - H 前照灯 项目 远光发光 远光偏移 近光偏移 灯中心高 (mm) 强度*(cd) 垂直(mm/10m) 水平(mm/10m) 垂直(mm/10m) 水平(mm/10m) 左外灯 左内灯 右内灯 右外灯 X 排放 * 高怠速 CO(%) HC(10-6) λ 怠 速 CO(%) HC(10-6) 排 气 烟 度 1: 2: 3: 平均值 S 车速表 km/h A 侧滑 m/km 路试制动性能 * 制动距离 平均减速度 制动稳定性 路试检验员 人工检验项目 不合格否决项(打编号) 不合格建议维护项(打编号) 检验员 1 车辆外观检查 2 底盘动态检验 3 车辆底盘检查 检 验 结 论 批准人 整车判定/总检次数 备 注 送检人 (签字) 单位 盖章 荆州晨达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重要提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放置有效检验合格标志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扣留机动车并处以罚款。检验合格后请及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领取检验合格标志,有不合格建议维护项时请及时调修车辆。 计算公式: 一/二轴制动率=一/二轴最大制动力(左+右)÷轮重×100% 一/二轴不平衡率=一/二轴过程差最大差值点(大者-小者)÷一/二轴最大制动力中大者×100% 驻车制动率=驻车最大制动力(左+右)÷整车重(轮何(左+右))×100% 整车制动率=一/二轴最大制动力(左+右)之和÷整车重(轮何(左+右))×100% 2.例题:乘用车 近光,灯中心高度740mm,左灯:下偏为275mm/dam,左偏为165 mm/dam。 计算:(740-275)/740=0.63 ∵乘用车0.7H~0.9H,∴下偏不合格 报告单显示格式为:275/0.37H 计算公式:1-(远或近光垂直偏移量)÷灯高 3制动性能参数计算方法 D.1 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验时 D.1.1 车轮阻滞力百分比为测得的该车轮阻滞力与该车轮所在轴(静态)轴荷之百分比。 D.1.2 轴制动率为测得的该轴左、右车轮最大制动力之和与该轴(静态)轴荷之百分比。 D.1.3 以同轴左、右轮任一车轮产生抱死滑移或左、右轮两个车轮均达到最大制动力时为取值终点,取制动力增长过程中测得的同时刻左右轮制动力差最大值为左右车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用该值除以左、右车轮最大制动力中的大值或(静态)轴荷,得到左右轮制动力差最大值百分比。 D.1.4 整车制动率为测得的各轮最大制动力之和与该车各轴(静态)轴荷之和之百分比。 D.1.5 驻车制动力百分比为测得的驻车制动力与该车各轴(静态)轴荷之和之百分比。 D.2 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时 D2.1 轴制动率为测得的该轴左、右车轮最大制动力之和与该轴轴荷之百分比,对乘用车轴荷取左、右轮制动力最大时刻所分别对应的左、右轮荷之和,对其他机动车轴荷取该轴静态轴荷。 D2.2 左右轮制动力差最大值百分比、整车制动率、驻车制动力百分比等指标的计算见附录D.1。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检验方式和检验项目(四轮及四轮以上机动车) 检验方式 检 验 项 目 备 注 车辆唯一性认定 ①号牌号码;②车辆类型;③品牌/型号;④颜色;⑤发动机号码;⑥车辆识别代号(或整车出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