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 是一组较少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
征,临床常表现为“三联征” 或“五联征” 等(其他如腹痛、
视网膜玻璃等)。;CASE1 ;CASE2;发病概况;发病机制;血小板血栓形成-本病发病的中心环节;;诊断;; 二 ADAMTS13活性测定
大部分获得性尤其是原发性TTP ADAMTS13活性减低。
TTP对ADAMTS13检测敏感, 有学者认为ADAMTS13活性下降是TTP特征性标志,亦有人认为ADAMTS13活性降低对TTP并无特异性(硬化病、尿毒症、急性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恶性肿瘤??。
TTP/HUS综合症,TTP与HUS(hemolytic-uremic syndrome,溶血尿毒综合症)的区分一直有争议;
TTP-神经系统改变 / HUS-肾衰表现
;早期诊断
① +② 当患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即使暂时缺乏TTP诊断性试验时,应先拟诊TTP并开始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裂红细胞症+乳酸脱氢酶↑ 也应初步诊断诊断TTP;
HUS? 国内:在成年人表现于TTP相似,处理基本相同。及早治疗,不必纠缠于二者之间的鉴别。
疾病鉴别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Evans综合征
PNH
系统性红斑狼疮
DIC、溶血尿毒综合征、先兆子痫、HELLP综合症
;病因诊断
药物
自身免疫性疾病
恶性肿瘤
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HIV。
由于治疗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供者,因此推荐对
每个患者进行乙肝、丙肝和HIV的血清学检测。 ;治疗;推荐具体治疗方案
血浆置换量:新鲜冷冻血浆(FFP) 40~60ml/(kg·d), 1次/天,直至血小板恢复,血红蛋白稳定,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正常,然后逐渐减少置换量直至停止。
若无条件马上进行血浆置换,可以进行输血浆疗法,推荐用量为20~40ml/(kg·d)。
对于遗传性TTP的治疗主要以定期(3~4周)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为主。
疗程:取得完全缓解后再持续2天。 ;PE有效作用的可能机制;2 辅助治疗
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对TTP疗效不明确。推荐剂量为甲泼尼龙(200 mg/d )或地塞米松(10~15mg/d ),静脉注射3~5天,后过渡至泼尼松1mg/kg/d口服,病情缓解后停药。
② 特发性TTP:VCR每隔3~4天给予1mg长春新碱,总数为4次;或环孢素、CTX等其他免疫抑制剂。
③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临床应用中存在争议。
④输红细胞,叶酸 ,抗感染。;难治性TTP;复发的问题;特发性、药物性、妊娠合并TTP患者ADAMTS13重度减低伴抑制物,对PE有效,预后良好。
恶性肿瘤相关性TTP和骨髓移植后相关性TTP的治疗
血浆置换无效,预后不佳,可以考虑使用蛋白质A柱状免疫吸附 。
重组ADAMTS13可作为先天性或无抑制物的获得性TTP患者的选择治疗。
对于存在高滴度抑制物的TTP患者则需加强免疫抑制治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