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态变化知识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态变化知识点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2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3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伽利略温度计:气体热胀冷缩原理
实验室温度计测量范围: -20℃----110 ℃ 分度值:1℃ 内装液体:水银或煤油
体温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 内装液体:水银
寒暑表测量范围: -30℃---50 ℃ 分度值:1℃
4体温计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5注意事项:体温计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用水银做温度计里液体优点:水银比热小,温度变化快测量精确度高用酒精做温度计里液体优点: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6.温度使用应注意: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书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 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①确定物质的初状态;②确定物质的未状态;③将初、未状态代入物态变化概念即可导出物态变化的名称
熔化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加工工艺是因为:熔化规律不同。1固体分:晶体:有规则的结构 。如各种金属、海波、冰、萘、碘,食盐,石英等
非晶体:没有规则结构。 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3晶体熔化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特点):1吸热2温度不变
晶体溶液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特点):1放热2温度不变
4非晶体熔化规律: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 非晶体凝固规律:放热,温度降低
5会画熔化(凝固)图像,会总结熔化(凝固)图像中每段吸(放)热,存在状态,温度变化特点
在晶体熔化曲线中有明显的三段即:固体升温段 熔化段 液体升温段。
(选择多种晶体非晶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物质处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6会设计数据表格
7晶体熔化实验水浴法加热好处:1使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2使受热物质温度变化稳定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数据
缺点:只能加热熔点低于水的沸点的晶体
冰中若混入杂质,其熔点会( 降低 )
汽化液化:
1汽化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并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3影响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还有湿度和气压)
(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4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沸腾现象:大量气泡生成,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6沸腾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7沸腾特点:1吸热2温度不变 会画沸腾图像,
8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高沸点高(高压锅是增大气压提高沸点使食物加快煮熟)
9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露珠,雾, “白气””都是液化)
10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不紧挨壶嘴。 窗户上“哈气”都在温度高的一面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是: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 行(温度条件不同)。2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 同时进行(发生部位不同)。 3 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 汽化现象(发生程度不同)。
升华和凝华:升华例子:钨丝变细,樟脑丸变小,干冰变成CO2,雪人(冰雕)变小
凝华例子:用久了的灯泡壁变黑,霜,雪,树挂,雾凇(人工造雪凝固,人工降雪凝华)
1 雾(液态)低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尘上便是雾
霜(固态)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物体凝华成的大冰晶附在物体表面便是霜
雪(固态)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在云上凝华成大冰晶下落便是雪.云(液态和固态共存)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和凝华成小冰晶便组成云
冰花(固态)由于温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