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内容.docx

发布:2025-01-19约1.3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内容

一、总则

(1)本制度旨在规范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保障全校师生的饮水安全与健康,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建立健全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

(2)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应设立专门的饮用水卫生管理组织,负责制定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卫生防护措施,定期开展饮用水卫生监测,确保饮用水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3)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应涵盖水源选择、水质处理、设施维护、人员培训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学校应定期对饮用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运行正常。同时,加强对饮用水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确保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饮用水卫生管理职责

(1)校长作为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全面负责学校饮用水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校长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饮用水卫生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并对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同时,校长需对饮用水卫生事故的预防、处理和责任追究负总责。

(2)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组织由学校分管领导、后勤部门负责人、卫生室负责人、食堂管理人员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该组织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并决定饮用水卫生管理的重大事项,制定和修订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卫生防护措施,监督和指导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此外,管理组织还应负责对饮用水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3)后勤部门负责学校饮用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包括水源保护、水质处理设施运行、设施清洁消毒等。后勤部门应建立健全饮用水设施管理制度,定期对饮用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运行正常。同时,后勤部门还需负责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采样、送检、结果报告等环节,确保饮用水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后勤部门还应配合卫生室和食堂等部门,共同做好饮用水卫生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

(1)学校应定期对饮用水水源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例如,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学校应每月对水源水进行一次全项检测,每季度对出厂水进行一次全项检测,每年对末梢水进行一次全项检测。如发现水质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供水,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直至水质达标。

(2)学校应配备专业的饮用水处理设施,如净水器、消毒设备等,并确保其正常运行。以某中学为例,该校配备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净水器,每日处理水量可达1000立方米。通过定期更换滤芯和消毒剂,该校的饮用水水质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有效保障了师生的饮水安全。

(3)学校应加强对饮用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清洁、卫生。例如,某小学每月对校内饮水机进行一次全面清洁消毒,每学期对水源水处理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保养。此外,学校还定期对饮用水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通过这些措施,该校有效降低了介水传染病的风险,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饮水环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