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pdf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首要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说,良
好的思想品德是他一生的需求和财富,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而,全社会都要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道德教育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品德被列
为各才能之首,对于一个人来说,德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有人
这样总结“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可见品德的重要。因而在我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开设了思想品德
课,到初中七年级还专门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提高自身的道
德修养等内容。可大部分学校德育教育就是得不到极大地改观。究
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实际脱节
大多数学生连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都不具备,缺乏真切的社会
生活体验,体会不到帮助老、弱、病、残、孕的荣誉感,他们不是
没有得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而是在言与行的环节上出现了问
题。现在的孩子在说理方面表现的越来越好,就是在具体行动上做
的越来越差,言行不一的比比皆是,可以说是:语言的巨人,行动
的矮子,究其原因,是我们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
思想认识仅停留在书本上,道德行为没有在生活实践中得以体现。
二、学校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学校教育中,学校领导深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应
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各学校依然把学生的分数看得很重,忽视对学
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在对教师的考核中,教学成绩占很大比例,一
学期下来考试成绩达不到县(区)平均及格率,一学期教学成绩为
零,于是各考试课教师在教学上注重知识教育,便把主要精力放在
抓教学成绩上,淡化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品德教育不能
仅靠思想品德课,而需要各个教师的共同努力,关注于教学成绩的
教育方向致使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做得很不彻底,只是流于课堂上的
“说说”而已,而课后学生的“做做”仅凭自觉,在这方面缺少一
套切实可行的行为评价机制。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不科
学,致使学校德育质量与学生道德素质的低下,青少年信仰的虚无,
崇拜对象另类,女生崇拜像李宇春类,男生崇拜周杰伦类,等等,
服饰打扮不伦不类,现在的学生又流行什么“富士”发型,另类的
崇拜导致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剧增,校园中不断传出爆炸性新闻。
三、社会、家庭教育的影响与误区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家庭过于溺爱孩子,在
家中俨然是位小皇帝,加之经常还有四大护卫(爷爷、奶奶、外公、
外婆)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孩大都产生蛮横不讲理、老子
天下第一的心理。而且这些孩子在家大都是重点保护对象,习惯于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结果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差,又不能吃苦,
且心理素质也很差,经不起一小点的挫折。一些家庭的错误导向对
子女产生了恶劣影响,其父母的身教就让人不敢苟同,比如:一些
家长自私、贪小便宜、赌博等,这些现象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已
种下不健康的种子。有些家庭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欠缺,取而代
之的是强化了“智力”投资。子女在学校得高分便可发奖金,可以
穿好的,吃好的。反之,则加以谩骂,或棍棒侍候。如此现状便导
致子女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地去“捞”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是家长们的普遍心理,有些父母想方设法送孩子学习各种本领,生
怕自己的子女在未来的竞争中落伍,但大多数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
学习成绩,却忽视了思想品德的培养。于是便出现了令人震惊的青
少年杀父杀母杀同学的惨烈案件。
另外,现今社会许多家庭非常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家庭对孩子
的教育,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单亲家庭层出不断,在这种现象下,
在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断层,这样的家庭
中的孩子缺少关爱、缺少亲情。一些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离异,这
样不健全的家庭给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也是不健全的。有些再婚后的
后父或后母,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不关心,更有甚者,动不动就
打骂孩子,拿孩子当出气筒,使原来就不健全的心灵变得更加扭曲。
或者是生怕与孩子产生摩擦,对孩子放任自流,特殊家庭孩子的思
想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在学校里,这些家庭的孩子在学校政教处出
现的频率最高。我想这些孩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就是在家庭教育
上出现了严重的缺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希望,孩子是未
来。如果一个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得不到重视,即使获得怎样大的
经济效益,那这个家庭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当然上述情况的出现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