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材化专业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doc

发布:2016-12-25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403)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较系统地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5.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一门外国语。 学院院长或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明 学院教学院长:杨明 专业教研室主任(学科负责人):高新蕾 2013 年 4月 三、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化学 核心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英语口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材料物理、材料科学基础等。 专业方向:高分子材料无机非材料 四、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类别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 毕业学分要求:修满 202学分。其中,通识课53学分、学科基础课 74学分、专业课27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33学分、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15学分。 授予学位类别:理学学士 五、培养措施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和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2、针对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3、为提高理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应扩大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选修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取10个以上通识性选修课学分,其中应至少选修4个学分的社会科学类课程。指导和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大类辅修专业、副修第二学士学位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 4、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核内容、考核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倡导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空间。考核内容应当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考核方式应当灵活多样。 5、实施3至6年弹性修业年限和学籍预警机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6、鼓励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对基础较好、有一定能力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参与有课题的老师的科研工作,活跃学生科研活动;积极探索和实践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协调作用和综合优势,重视课外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对参与创新科技活动并获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相应学分。 六、通识课模块教学进程表(附表一) 七、学科(专业)基础课模块教学进程表(附表二) 八、专业课模块教学进程表(附表三) 九、各学期时间分配及进程计划表(附表四) 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附表五) 十一、学时学分分布及比例表(附表六) 附表1 通识课模块教学进程表(MK-1) 课 程 类 别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代 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时 考核 方式 各学期? 周学时安排 备注 总 学 时 理 论 授 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训) 1 2 3 4 5 6 7 8 识课(MK—1) 必修课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2.0) (32) (24) (8)  考查 ※C语言程序设计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Programming 4.0 64 32 32 考试 4 大学体育1 Physical Education(1) 2.0 28 28   考查 2 大学体育2 Physical 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