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发布:2017-10-23约4.41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一)专业名称 (二)专业代码 二、招生对象(一)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对口中职毕业生 (二)基本学制 全日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 ?四、培养规格 素质要求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1)具有正确识读本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2)具有正确认识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筑结构构件计算、验算的能力; (4)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图绘制的能力; (5)具有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一、二个主要工种操作的初步技能。 2、专业能力 (1)具有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监测、检验的能力; (2)具有进行建筑工程计算、和验算、编制工程图件的能力; (3)具有现场处理建筑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 (4)具有施工现场的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5)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基本能力。 五、就业面向 (一)就业岗位 (二)就业范围 六、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联系行业,依托地方资源优势,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制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第1、2学期:完成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基本技能培养为目的,重点加强数学、英语及计算机等工具课程的教学学生学习能力接受新技术能力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通过认知实习,为学生能力打基础。 第3学期:通过,采取虚拟实训与实训相结合等方式,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5学期:结合集中实践教学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在对口岗位强化对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融合。教师与学生参与过程,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共同指导、管理和考核,将诚信教育、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在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同时使校内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有机结合,实现学生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到解决生产问题能力培养的顺利过渡,实现学生学习目标与就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七、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 依据专业调研情况及相关职业标准,以为点,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行动领域,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 施工员 1、能熟练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能够进行一般工程施工图会审和记录; 建筑制图与识图 计算机绘图员 2、能够利用专业制图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制图 建筑CAD 材料员 3、能根据工程情况选用和正确使用一般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 测量员 4、能识读、利用和测绘一般地形图,能够正确和熟练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建筑工程定位放线、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 建筑工程测量 预算员 5、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制定和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建筑工程概预算 6、能根据施工图纸和相关资料编制施工图预算、结算和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 工程计量与计价 设备施工员 7、能识读一般建筑设备施工图,会简单的建筑设备施工,能够在复杂的建筑设备安装工程中,合理安排土建与安装施工作业穿插。 建筑设备工程 (二)课程开发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明确具体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束缚,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构依据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有效衔接反映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吸收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和技巧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发展潜力。 教学情境构建岗位操作中的任务(项目)作为教学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任务或者综合性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内容,然后将与任务(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贯穿在任务(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教学法”构建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课程内容。 表2课程内容 土中应力计算地基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土压力和土坡稳定地基勘察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桩基础及其他深基础地基处理 料力学性能及测试各种连接方法八、培养进程 人才培养进程见表3表6。 (一)综合教学环节分配表 表3 教学环节分配表 项目 学期 教学周数 专实习 顶岗实习 入学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学期周数 寒暑假期 合计 一 16 1 2 1 20 5 25 二 12 1 1 20 7 27 三 1 1 1 20 5 25 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