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2单元第3篇第1节:26-病毒-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来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
②通过观察思考,说出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
②通过对病毒的了解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增强对病毒预防和治疗的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途径知道了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是由病毒引起的,对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措施有亲身经历,对艾滋病毒在全球的发展趋势、预防措施等也有所了解,为利用讨论、交流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做好了铺垫。
由于病毒十分微小,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因此学生对病毒的认识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对于病毒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影响人类健康以及给农业、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客观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来增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动和传播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选择自主自学、合作探究、知识整合等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生一起体验知识的生成的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对事物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观察、去思考,化害为利,为人类拥有健康的生活服务。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病毒的资料和相关图片。
学生:学生收集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学生按每四人一小组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一名发言代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5分钟)
教师展示图片表格,通过对比的的方式复习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动物细胞
无
有
有
有
无
植物细胞
有
有
有
有
有
学生通过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图片回忆区别:
通过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感受几乎所有的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给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埋下伏笔。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
【过渡语】:你听说过“手足口病”“禽流感”“艾滋病”吗?这些疾病传播搞得全世界人心惶惶。你知道这些令人生畏的疾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现在医院的输液室里人满为患大家知道是哪些病毒在作怪呢?据有关专家统计,人类和动物所患的传染病60%都有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的威力为何如此巨大?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那这节课就由我带领大家揭开病毒神秘的面纱!
学生集体回答:
病毒、流感、肝炎、艾滋病、小儿麻痹症、狂犬病……
通过引申,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感受到病毒的可怕和危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自主学习
(15分钟)
【过渡语】: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病毒无处不在,那么你们见过病毒吗?为什么?
知识点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1、病毒的大小:
病毒的形体及其 ,通常只有借助 才能观察到。
点拨:病毒的大小用纳米来表示的(1毫米=106纳米)。如果将一根头发丝横切,在其横切面上能放大约1亿个病毒。
2、病毒的形态:
病毒的形态 ,主要有 、 、
等。
点拨:病毒的形体极其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的个体形态却是形态各异,丰富多彩。
如:HIV病毒呈袋状球形,SARS病毒呈冠状。
3、病毒的结构:
植物、动物都是由 构成的,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是一类不具有 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一般由 和 组成。
点拨: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它仍然具有严整的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遗传物质的核心是核酸)。
猜一猜:下面大家根据提示猜一猜我所描述的是哪种病毒?看哪个同学最少的提示下,最先猜出来,请听第一个:
1、2003年2月28日,意大利医生卡洛·乌而巴尼在河内一个华裔美国商人身上首次采得样本。
2、2003年一场罕见的传染病在神州大地肆虐,主要集中在广州、北京等大城市。
3、一时间口罩成为最流行的“装备”。
4、2005年我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该病来源于蝙蝠。
5、科学家们说,变种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
【过渡语】:你们从哪看出来时SARS病毒的?看来都是口罩漏的馅,请听第二个:
1、1981年发现该病,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对付该病的持续疗法和疫苗;
2、全球因该病而死的人数已超过2500万,该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纪杀手”;至2005年底,全球感染人数已达3860万;
3、12月1日被国际卫生组织以该病命名;
4、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母婴。
【过渡语】:既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