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医疗保险》.ppt

发布:2015-10-11约4.38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疗保险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概念:基本医疗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社会成员提供的用于患病、受伤、年老的治疗费用、服务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非盈利性的社会事业。它作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稳定器,无论对于体制的顺利转轨,还是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医疗保险制度历经1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目前主要有四大类型(或模式) 德国:社会保险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其特点是: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互助共济,主要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酌情补贴。目前,世界上有上百个国家采取这种模式。 国民按收入的一定比例交纳保险金,高收入者多交,低收入者少交,但无论多交少交,有病都能得到治疗。月收入低于610马克的工人,保险费全部由雇主承担,而失业者的医疗保险金大部分由劳动部门负担。18岁以下无收入者和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数额的,可免交某些项目的自付费用。 美国:商业保险模式 特点是参保自由,灵活多样,有钱买高档的,没钱买低档的,适合多层次需求。 美国这种以自由医疗保险为主、按市场法则经营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制度,往往拒绝接受那些条件差、收入低的居民的投保,因此其公平性较差。同时造成其总医疗费用的失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是世界上最高的,但同时仍有3000万人得不到任何医疗保障。 美国医改(奥巴马新政) 加拿大:全民保险模式 特点是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老百姓纳税,政府收税后拨款给公立医院,医院直接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价收费服务。 保险内容覆盖所有必需的医疗服务,医药适当分离。除特殊规定的项目外,公众免费享受所有其它基本医疗保险。同时,鼓励发展覆盖非政府保险项目的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凡非政府保险项目均由雇主自由投资,其所属雇员均可免费享受补充医疗保险项目。 不过,加拿大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目前也面临着改革。1991年,其卫生费用占GDP份额达到10.1%,列世界第2位。卫生资源浪费、医疗费用无限度增长困扰着加拿大政府。 新加坡:储蓄保险模式 法律规定,必须把个人消费基金的一部分以储蓄个人公积金的方式转化为医疗保险基金。这部分的缴交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40%,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18.5%和21.5%。国家则设立中央公积分金,分担部分费用。此外,政府还拨款建立保健信托基金,帮助贫困国民支付服务费。新加坡的所有国民都执行统一的医疗保健制度,政府高级官员和一般雇员享受同样的医疗保健服务。 第二节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 一、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和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又在农村发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些都对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保障职工健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却暴露出了很多的缺陷。主要体现为(1)由于企业规模不同、效益不同、职工队伍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不同,医疗费用的负担很不均衡;(2)是这种制度导致的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越来越多,企业和国家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使国家、企业和职工都受到损害。 数据显示,从1978年至1988年,我国职工人数上涨30%,而同期的医疗费用却上涨414%;人均医疗费用上涨310%;1988年以来我国医疗费用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大大超过同期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是1992年以来医疗费总额的增长明显钝化。自1991年至1994年职工的总医疗费增长分别为17%、18%、23%、21%。与工资总额同期增长率13%、19%、25%、35%相比,人均医疗费的增长1992年以后也低于人均工资的增长,1994年甚至低于消费价格指数25%的涨幅。北京、上海等一般被认为医疗费增长较快的地区,实际上医疗费增长也都低于工资增长,甚至天津、辽宁等国有企业集中的地区医疗费增长不足10%。 这种相对钝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医疗事业总体投入不足、尝试性改革抑制过渡消费、国企经营状况的恶化导致的无力负担、医疗消费的改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种种原因说明了一点事实——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消费水平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得到相应的提高。这种国民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长此以往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现实中,由于人口老龄化、科技进步、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们医疗需求提高等原因造成医疗费用的上升,所有这些都冲击并推动着原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变革。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到1999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为81%,失业保险为72%,而基本医疗保险不到10%。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例,从1998年全国医疗保险改革方案出台至去年上半年,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数仅有1396万人,而此时全国的失业人口就达1120万人,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