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钻探工程精细化管理规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超前钻探工程精细化管理规范
1 工程设计精细化
1.1 工程设计流程
1.1.1 由地测部门负责收集现场及周围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超前钻探目的和任务。
1.1.2根据巷道实际揭露情况和综合资料分析,提出超前钻探方案,进行平面、剖面布孔设计,并计算钻孔参数,形成超前钻探工程设计。
1.1.3编制完成后,由地测副总负责组织地测科、生产科、安监科、机电科、调度室等有关科室进行审批,提出修改意见,然后编制人员对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1.1.4完善后的设计方案报总工程师签批,发送施工单位,由施工区队编制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后开始组织施工(超前钻探工程设计流程见图2-1-1)。
责任人
流程顺序 总工程师 生产科 钻探队(探防队
图2-1-1 超前钻探工程设计流程图
1.2 工程设计原则
1.2.1以查明隐蔽致灾因素、超前预防为原则,凡是高突矿井、水文条件复杂矿井、兼并重组矿井、地质条件不清的、水害威胁区域等都要进行超前钻探。
1.2.2探查范围要消除巷道前方安全距离内三维空间的地质构造、水害威胁、煤、岩层位变化情况及其它相关地质资料。
1.2.3钻孔数量要根据探查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以不留盲区、保证巷道安全施工为原则,钻孔在平面上呈放射状展布,在剖面上长短结合。
1.2.4根据巷道施工进度和探查周期确定超前距,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确保至少20m的超前距,煤巷掘进工作面至少30m的超前距。
1.2.5施工巷道周围进行过巷探,煤层及构造控制可靠的,经评价安全无误揭构造或煤层时可以不施工超前钻探,二层煤巷掘进工作面可以不施工超前钻探(探放水工程例外)。
1.3 工程设计内容
1.3.1分析施工地区的采掘工程状况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明确超前钻探目的及任务。
(1)分析地面位置及地面设施,工作面在地面对应位置、地形地貌情况、地面标高及范围、建筑物及地表水体、地面裂缝等。
(2)分析井下位置、四邻及采掘关系,工作面在井下的具体位置、与四邻相互关系及采掘情况,采掘工作面范围、开采层位及上下顺槽标高、井下采掘活动对施工作业的影响等。
(3)分析采掘工作面参数及煤(岩)层厚度、产状情况,如巷道设计长度、断面、坡度、顶底板岩性、厚度及煤(岩)层产状要素,回采工作面走向长、倾斜宽及面积、煤层结构、煤层厚度、顶底板产状等。
(4)叙述施工区域地质构造,描述巷道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断层,褶曲,裂隙,火成岩侵入、陷落柱,导水性及其控制程度。
(5)对施工区域进行水文地质分析,分析超前钻探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与探放点的空间关系(垂距、平距、斜距)等。并分析影响程度,分析超前钻探区域的图纸资料,分析相邻老巷、老空积水、钻孔终孔位置、封孔质量、构造导水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
(6)对钻探前所施工区域的物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物性特征及异常范围,使得探测更具目的性。
(7)明确超前钻探的目的,通过钻探取芯或岩粉分析,探清采掘头面安全距离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情况、煤(岩)层层位及其它相关地质条件,防止误揭煤、误透老空老巷、误揭构造、误揭含水层等引发瓦斯突出和突水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1.3.2超前钻探的钻场、钻孔布置。
(1)超前钻探的钻场一般应布置在巷道迎头,或在巷道两帮挂耳布置,要明确钻场间距、钻场以及沉淀池水沟规格等,并明确标绘在图纸上。每一轮探测结束后要下发准掘通知书,明确停掘位置和下一轮钻探位置。
(2)钻场应确保巷道支护完好、牢固可靠,满足钻机施工空间和通风要求。
(3)要控制煤层产状,岩巷超前钻探一般情况下要设计4个钻孔,(正前2个,两侧各1个),并呈扇形布置,两侧方位上各施工1个钻孔,两侧孔终孔位置距巷帮一般不小于10m,正前方施工2个钻孔,必要时还要设计补充钻孔,在倾角大于15°的单斜构造段,在地质条件稳定且预计法向岩柱大于20m的岩巷工作面,上侧方位钻孔实施,控制巷道上部7米范围;煤巷超前钻探一般情况下要设计3个钻孔(正前1个,两侧各1个),并呈个字形布置,两侧终孔位置距巷帮一般不小于5m,必要时还要设计补充钻孔。
(4)探含水层、断裂含水带、含水陷落柱时,从探水线开始施工超前探测钻孔,一般情况下要设计6个钻孔,正前1个,两侧各1个、前上方1个,底板方向的钻孔不得少于2个;根据实际条件,钻孔个数可适当增减,若遇出水,应及时进行采取注浆堵水措施。
(5)探非导水断层等地质构造时,断层位置清楚的,应提前20m超前钻探;推测的断层,应提前60m开始超前钻探。一般情况下,超前钻孔至少有2孔分别控制断层上、下盘,总孔数不得少于4个,对大中型断层,因落差较大,难以控制断层另一盘煤层的,应至少控制前方巷道轮廓线高差20m段范围。
(
显示全部